• <li id="oue4o"><object id="oue4o"></object></li>
  • <noscript id="oue4o"></noscript>
  • <dd id="oue4o"></dd>
  • <dd id="oue4o"><sup id="oue4o"></sup></dd>
    鄭州領先心理咨詢
    預約電話: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金水路英協路交叉口東南角盛潤國際廣場東座2002室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我的位置: 首頁 > 婚姻家庭 >
    婚姻家庭

    人為什么會扛不住壓力結婚?

    更新于 2021-05-06 ? | 瀏覽次數 0


    前段時間對婚姻有些新的理解。

     

    如果把社會主流中,一個個體的一生,分為三個階段,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些特點:

     

    (以下只討論社會主流的情況,沒有討論個例)

     

    個體從出生開始,就有著穩定的社會結構:即,從屬于一個家庭。生命的第一個篇章中,每個人都有兩個從屬程度非常深入的社會結構:從屬于原生家庭,從屬于學校。而中國的鄉土社會背景,又決定了人們還會從屬于他們的氏族、宗親、鄰里。

     

    這些穩定的社會結構帶來的,是心理結構中一種基本的穩定感。如果把個體想象成一個個原子,因為有這樣穩定的社會結構存在,個體得以不用孤零零地獨自面對巨大的社會整體。我們從這種穩定的社會結構中受益頗豐: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歸屬感,具有一定穩定性的生活節奏,他人的陪伴和社交需求的滿足(家人、老師、同學、親屬),豐富的生活內容(并不操心自己無事可做),等等。

     

    當人生的上篇接近尾聲的時候,人們離開學校、走上了社會,離開了故土家鄉、不再與父母生活在一起。

     

    此時,一種重大的變革在生命中發生了:即,曾經穩定的社會結構開始消失。



    此時,動蕩是人生的關鍵詞。

     

    職場這個社會結構,能夠給每個個體帶來的穩定感是有差異的。每個人的職場身份感都不同——你需要找到自己的職場身份,而不像是“入學后就會成為學生”一樣理所當然,你和身邊人身份感的差異化也遠大于你和同學之間的差異,更不用說停留時間的不確定性。

     

    這種穩定的社會結構的消失,會在幾年的時間里,慢慢施展出它對一個個體的影響:即心理結構中穩定性的逐漸削弱。一個人的個體身份感,也隨著這種穩定的社會結構的消失變得風雨飄搖。可以說,穩定的社會結構是每個人的生存都需要的,它決定了我們心理上的穩定感。

     

    但,在人生第二個篇章中,每個個人所擁有的穩定的社會結構,不再像第一篇章中一樣自然而得,而需要由每個人自己來創造。

     

    人類發明了婚姻這件事,讓婚姻/家庭,成為一個社會結構中最小,最靈活的單位。最主流的、在人生第二個階段獲得穩定社會結構的方式,就是通過婚姻,形成家庭,再通過生育,重新進入到穩定的氏族、宗親、鄰里、學校這些社會結構中去。

     

    人們到了一定的年齡,紛紛因為抵抗不住壓力結婚了。這些壓力,有一部分是社會關于不婚的污名,但還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在過去經常在討論中被忽視),來自于心理結構不穩定帶來的自我壓力感。

     

    隨著同齡人逐漸進入人生的第二個篇章,他們的生命長卷繼續發展,重新被穩定的社會結構所捕獲;剩下的人,越來越能夠感受到渺小的個體,直面著荒渺的巨大世界的心理壓力感。那是一種比孤獨更深入的感受,托克維爾多次談論這種感受。它時而令人感到自己無所不能而陷入狂妄,時而令人感到被世界遺棄而絕望。

     

    這時候人們會因為穩定的社會結構的消失失去很多東西:失去豐富的生活內容,失去社交的滿足,失去他人的陪伴,失去穩定的生活節奏。



    一個個體有可能在不借助社會結構的情況下,獲得心理上的穩定感嗎?當然是有的。但需要大量的自律和深入的自我覺察。

     

    你為自己創造出足夠豐富的生活,具有一定穩定性的生活節奏,你因為非常了解自己而確信自己的身份感。例如大哲學家康德,每天下午4點鐘出門散步,從未有誤,鄰居甚至以此來判斷時間。但對大多數人而言, 是困難的。

     

    可以說,的確有很多人,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選擇了婚姻的。否則漫長的人生中期,始終動蕩漂泊,令人心生畏懼。

     

    但也正是因此,婚姻的確是可以被替代的。假使社會提供更多的、屬于人生中期的、穩定的社會結構的選擇,比如進入到類似學校、但不以教學為目的的、足夠穩定的社群里生活,僅為簡單的示例。假使人們能夠通過更多方式,獲得足夠的心理穩定感,還會有這么多的人依然選擇婚姻嗎?我不知道。




     

    到了人生的第三個篇章,人生又進入了一個不斷回歸到原子狀態的過程,穩定的社會結構逐步瓦解。孩子離開自己、退休離開單位、親屬過世。人們不斷回歸到探索“自我”的生活的過程里去。我僅僅作為我,是誰?過什么樣的生活???抡J為老年生活可以是一個充滿創造性的階段,人終于回歸了自身。當然,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結果,同理如果在老年時期,人們有很多可以選擇的穩定的社會結構,老年生活帶來的心理困難也會被緩解許多:有沒有一個年輕人認真想過當人真的意識到自己的衰老、能力的下降,這種感受該是多么無助。

     

    所以婚姻,是應運而生的,有它存在的功能性。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它可能的確是必經之路。

     

    但一個良好社會的自我要求,應該是不斷成為能夠容納更多元選擇的社會,它會平等地為每一個存在其中的個體提供美好生活的可能。因此,這個社會應當思考這樣一個命題,如何提供更多社會結構的可能,使得婚姻在人生一二篇章交接之時,不成為僅有的一個選擇?

     

    路漫漫修遠,但值得每個人一起努力。

     

    圖片


    上一篇:婚姻最大的殺手:不是第三者,而是不肯改變?? 下一篇:做愛都費勁的年代,靠什么維系婚姻?
    分享到:
    版權所有:河南領先心理咨詢有限公司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金水路英協路交叉口東南角盛潤國際廣場東座2002室
    電話: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 網址:http://www.yourcandyshop.com/

    豫公網安備 41010502002847號

    豫ICP備16018227號-1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国产网站_鲁大师好看视频在线观看_天天日天天操心_免费无码又爽又黄又刺激网站_99久久免费精品色_电影AV是免费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