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婚姻重要?
更新于 2020-07-16 ? | 瀏覽次數 0
多位研究家庭問題的權威學者聯名發表了一份報告,婚姻是重要的社會善舉,對孩子和成年人都有廣泛的積極意義,以下是該報告的部分摘要。
一、同居無法替代婚姻的功能
心理咨詢專家研究發現,同居者的生活更象單身;他們在身體健康、心理狀態和精神健康方面都不如在婚成年人那樣好;同居者的關系質量不如在婚夫妻;他們的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于在婚夫妻;他們對長久關系的承諾較少。
二、在單親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后來發生非婚生育和遭遇離婚的可能性高于完整家庭的孩子。
在美國,非婚生育和離婚好像遺傳病一樣地代際傳遞。有證據表明,在單親家庭中長大的女孩,比雙親而又穩定的家庭中長大的女孩做未婚媽媽的可能性高三倍;單親家庭的孩子后來的離婚率高兩倍。
三、婚姻的確是人類社會普遍的組織。
在有記載的人類文明史上,婚姻都是孩子、家庭、社會再生產的常規制度。盡管各個社會文化背景不同,婚姻制度也有差異,但所有社會的婚姻都是得到公認的和被社會支持的男女性結合,它衍生了血緣關系,賦予了男人和女人的義務,最有效地分配著男人、女人、孩子共享的資源。
四、有婚姻的夫妻比單身者或同居者平均享有的財富多些。
婚姻的經濟優勢不僅來自于夫妻雙方有收入,而且在于夫妻持家理財和積累財富的共同努力。一般來說,祖輩的遺產愿意讓結婚成家的孩子去繼承,而不愿給予未成家的單身者或同居者。
五、父母離異增加了孩子學業不良的可能性。
離婚過程和離婚結果會對孩子的教育和學業帶來長期負面影響。從對高中生的升學、留級、輟學等情況來看,單親家庭孩子的問題都嚴重些。而且父親因離婚而與孩子分開比父親死亡對孩子的影響要大。即使把種族和家庭背景的因素都考慮進去也是如此。
六、與雙親生活在一起的孩子比單親的孩子身體健康些
在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相同情況下,雙親家庭的孩子比單親家庭的孩子健康些。即使在瑞典這樣的國家,政府對單身母親有高額的福利支持,情況仍然如此。有一項對人口壽命長達70年的追蹤調查顯示,父母離異使孩子的壽命平均降低四年。還有一項對中年男人死亡情況的調查表明,在40歲就殘廢的男人中間,其父母離婚的比父母沒離婚的多。
七、在婚男女,特別是在婚男人,其預期壽命高于單身者
據發達國家的統計,在同樣的種族、收入和家庭背景下,中年單身男性的死亡率是在婚中年男人的兩倍,婦女是一倍半。
八、在婚母親患抑郁癥的比例低于單身母親
一項對2300名城市成年女性的調查發現,學齡前兒童的母親患抑郁癥者,單身母親大大高于在婚母親。另一項對全國白人年輕母親患抑郁癥的情況調查,41%為單身母親,28%在婚母親。單身母親患抑郁癥,與她們的經濟狀況和缺少情感支持有關,而母親患抑郁癥十分不利于她們撫養孩子。
河南領先心理專家溫馨提醒:即使上述報告是由民間機構共同組織出版,該報告出版后引起了社會的轟動,再次引發了關于家庭文明、婚姻文化、同居文化以及離婚文化等問題的大規模討論和辯論。
根據網絡資料整理如涉及版權,請及時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