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質長期伴侶應具備這5個特征
更新于 2022-04-10 ? | 瀏覽次數 0
前段時間,人口經濟學家梁建章在一次對話中表示,“女性在擇偶觀念方面可能要開放一點,不一定非要找比自己更強的,也要接受男性不如自己”。
來源:網絡截圖
其“女強男弱”擇偶觀一出,立馬引發熱議,尤其女性網友對此更是不理解。
來源:網絡截圖
" 拋棄舊俗觀念,現代女性對自己的要求越來越高,不論工作能力還是自我提升,都在與時俱進。她們變強的同時也希望匹配質量更高的伴侶,很難接受“女強男弱”。
來源:網絡截圖
“最好的愛情,莫過于不將就”,更多單身女性對伴侶的選擇越來越慎重。
從網友評論可以看出,大家還是習慣把擇偶標準建立在經濟實力、工作能力、原生家庭條件等方面,在多數人的認知里,相對強的一方更有經濟優勢。
此外,女性擇偶時,還是將多金、高帥、興趣廣泛這些外在特征作為首選。
事實上,金錢、外表、興趣是長期穩定伴侶關系的基本保障嗎?
從諸多失敗的婚姻案例可以看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伴侶未必就是好的選擇。
比起金錢、外表,優質長期的伴侶還有一些更重要的“隱性”特質不容忽視,比如下面這五點。
情緒穩定的人,一般自控力都很強,對自我有更多認知,善良有同理心,懂得照顧對方的情緒。 而情緒不夠穩定的人,在感情里更容易放大伴侶間的矛盾。 好友小清最近剛剛結束一段戀情,原因是對方脾氣太暴躁。 其實戀愛開始,兩個人的感情很好,前男友對她也是呵護有加。 可是相處沒幾個月,小清越來越發現他是一個情緒不穩、做事容易沖動的人。 比如他喜歡打游戲,還特別容易帶入角色中,邊打邊罵。有一次游戲輸了,直接把鍵盤摔了,那時候真是把小清嚇壞了。 后來因為一些瑣事兩人發生爭吵,前男友更是得理不饒人,甚至還會動手打她。 這讓小清很害怕,徹底意識到跟一個情緒不穩的人在一起,無疑就是一顆定時炸彈,隨時都可能爆發,最終選擇了離開。 心理學定律費斯汀格法則里說,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小打小鬧本就是生活的調味劑,但如果控制不好情緒,只會讓生活的摩擦越來越多,當生活變得一地雞毛時,再穩定的伴侶關系也會不堪一擊。 婚姻這座城池,必定只有兩個懂得控制情緒的人才能堅守。 記住,找一個情緒穩定的伴侶,你們的相處會更加舒適。
忠誠是對伴侶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保證一段關系長久走下去的根本。
但是背叛、外遇、出軌在生活中時有發生,也是很多女性在婚姻里最怕的事。
鄰居阿香溫柔賢惠、持家有方,剛結婚那會兒,她的老公逢人就夸自己娶了個好媳婦兒,上得廳堂下得廚房,還時不時準備個燭光晚餐,兩人的小日子過的很是愜意。
可是好景不長,前段時間阿香跑到我家哭訴,懷疑自己的老公外面有人了。
原來兩人結婚紀念日那天,阿香照例做好一頓豐盛的燭光晚餐等老公一起慶祝。
等到很晚,老公才醉醺醺的回來,身上還帶著一股女人香水的味道,看到滿桌子菜說了一句:“又是這些,我早就吃夠了,還是外面的好吃......”說完倒頭大睡。
阿香愣在一邊,沒想到自己全心全意的付出,反而換來老公不忠的念頭。
著名心理學定律“貝勃定律”告訴我們,當人經歷一種刺激之后,就會對這種刺激產生一定的免疫;如果再用相同程度的刺激去對待他,對他而言也會顯得微不足道了。
有時候伴侶長久的陪伴,都比不上別人一束鮮艷的玫瑰花。
如果他們在伴侶這里得不到更多滿足,去外面尋找新的刺激的念頭也會慢慢滋生。
所以,變心是一種本能,忠誠卻是一種選擇。
對愛忠誠的人,會把愛情和婚姻當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不會輕易褻瀆它,也懂得知足和感恩對方的付出。
記住,找一個對愛忠誠的伴侶,會極大提升你的安全感。
讀過一句話,愛情不是一輩子不吵架,而是吵架后還能一起一輩子。
關系再好的伴侶,生活中也免不了因為各種摩擦而爭吵,找一個會“好好吵架”的伴侶,反而讓彼此的關系越來越穩固,充滿激情。
很多伴侶的爭吵都源自彼此生活方式的差異化。
心理學中有個定律叫“互補定律”,指人在需求、性格、能力、特長等方面存在差異,當雙方的需要和滿足途徑正好互補時,彼此會更有吸引力。
《如何正確吵架》一書中也提到,良好的關系并不一定要求高度的相容性,幸福的伴侶懂得如何處理彼此之間的差異并在差異中成長。
“好好吵架”就是包容彼此差異,而不總是試圖改變對方。
我和老公是愛好完全不同的兩個人,他喜動,我喜靜。
剛結婚那會兒,兩人完全不知道如何處理這種差異,很苦惱。
我想安靜看會兒書,他看球賽的聲音震天響;他想出去跑步,我卻懶的一點都不想動,為此我們發生過多次爭吵。
后來,我意識到,這個架吵的莫名其妙,根本不存在過錯的一方。
他沒錯,我也沒錯,錯誤的是我們放大了彼此之間的差異。
意識到這一點,問題就好解決了,我們開始變爭吵為和平表達自己的感受,“親愛的,給我半個小時看完這本書,我們再一起出去跑步,可以嗎?”
如此一來,我們慢慢尊重彼此的習慣,保持個體獨立的同時,還會發展共同愛好。
記住,找一個會“好好吵架”的伴侶,才能“吵”出愛情最美的樣子。
行為研究學者羅根認為,能夠樂觀面對困境的人,有足夠的精神能量,無論處于什么情況下都會全力以赴。
樂觀應對困境的人,都有強大的內心,也會在伴侶共同遭遇困境時主動承擔責任,尋求突破。
網上有一則新聞,40歲的王先生為讓妻兒過上好日子,獨自離鄉在鄭州創業打拼,每天早出晚歸,工作14個小時。
他為省一年2萬多的房租,住進了自家剛交付還沒有裝修的毛坯房。
盡管是毛坯房,他仍每天堅持打掃,把房子收拾的干凈整潔。
雖然創業路艱辛,王先生從不會把自己辛苦的一面傳達給家人,并能積極自我調節,只要想到家人,就感覺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他還為自己制定了年底完成裝修的目標,這樣全家人就能在新房子里團聚。
很多網友感慨,“生活百般滋味,人生需要笑對”,“是一個有擔當,肯吃苦的好男人”。
相比“大難臨頭各自飛”的夫妻關系,能夠樂觀應對困境的伴侶永遠不會讓你對生活失去希望。
記住,找一個樂觀應對困境的伴侶,是你一生的福氣。
面對愛情中的不如意,有些人悲觀失望,失去愛的信念;有些人積極行動,努力扭轉局面。
這便是不同思維模式對待愛情的方式。
斯坦福大學行為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提出,人的思維模式分為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
在伴侶相處中,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伴侶之間應該心有靈犀、意見統一,如果做不到,就說明兩個人不合適;并且當兩人發生沖突時,說明對方性格有缺陷,難以改變。
而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為,健康長久的兩性關系需要雙方共同努力,也需要雙方對彼此不可避免的差異進行磨合。
小A和他的女友是一對令人羨慕的校園情侶,原本兩人打算一起去北京讀研,因為女友發揮失常,遺憾落榜,眼見兩人也要面臨畢業即分手的結果。
小A不想輕易放棄這段感情,兩人商量后,女友決定再考一年。
在這個過程中,小A也給予了女友很大的幫助和鼓勵。雖然兩人異地,小A經常跟女友視頻交流學習重點,分享考試經驗,為她加油打氣,樹立信心。
最后,兩人如愿在北京相見。
可見,成長型思維伴侶,擁有讓自己和對方都變好的力量。
記住,找一個成長思維型的伴侶,能讓愛情持久蓬勃。
女性擇偶時,比起外在條件,即使你選擇的伴侶沒有那么有錢,但他自身具備一些比金錢更重要的特質,能維持優質長久的伴侶關系,你們的一生也將充滿滋味。
當然,尋找伴侶是雙向行為,當我們用這些特質衡量對方時,別忘記也用這些標準來鞭策自己,不斷進步,才能達到一種平衡的伴侶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