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oue4o"><object id="oue4o"></object></li>
  • <noscript id="oue4o"></noscript>
  • <dd id="oue4o"></dd>
  • <dd id="oue4o"><sup id="oue4o"></sup></dd>
    鄭州領先心理咨詢
    預約電話: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金水路英協路交叉口東南角盛潤國際廣場東座2002室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我的位置: 首頁 > 婚姻家庭 > 婚姻分析 >
    婚姻分析

    揭開"恐婚"女性的心理面紗

    更新于 2023-08-09 ? | 瀏覽次數 0

    揭開"恐婚"女性的心理面紗

    雖然從社會經濟、文化的視角來看,女性不婚現象有其進步意義。但當我們把鏡頭拉近,從這些女性的內心世界和個性特質來分析,卻可以發現"恐婚"女性隱藏著具有共性的心理、人格特質。這些心理所透露出的拒婚原由,多少讓人感到嘆息?,F在就讓我們來揭開"恐婚"女性的心理面紗,一窺其中的秘密。

    1、情感受挫,心理創傷

    珍曾有過三段正式的感情。每一次她都全身心地投入,但最后都遭到無情的拋棄。在大學時,她與同系師兄墮入愛河,后師兄移情別戀,轉而追求珍最好的朋友。這使她同時遭受戀人和摯友的背叛,久久陷入悲傷無法自拔。工作后,阿珍談過兩個男友。其中一個談了兩年,后男友以父母反對為由向她提出了分手。另一個與其同居三年,因一次投資失利,珍辛苦積蓄多年的存款幾乎化為泡影,此時她又得了一場重病,男友不但未給予應有的關懷和照顧,反而在她最困難的時候狠心拋棄了她。這些曲折而傷痕累累的情感經歷,使得珍逐漸封閉了內心。為了避免再次受到傷害,她把自己包裹在一層堅硬的殼里,還圍上了叢叢蒺藜。她相信"男人沒有一個是好東西"、"天下烏鴉一般黑"、"信天信地不如信自己",從此斬斷情絲,下定決心不再對任何異性投入情感,抱定獨身主義。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像珍這樣曾經在戀愛中屢受挫折與傷害的女性,極易不再相信愛情,逐步對異性產生懷疑、反感,甚至敵視、怨恨,形成了牢固的"男人不可靠"的信念,進而踏上了"不婚"的道路。

    另有一些女性,雖沒有曲折的兩性情感經歷,但深受原生家庭的影響,對步入婚姻、組建家庭懷有深深的恐懼。比如,從小生活在父母關系緊張、爭吵不斷的家庭中的女性,會對組建幸福和諧的家庭缺乏信心,對婚姻感到恐懼,不敢逾雷池半步。還有一些女性,在成長過程中經歷父母離異或被父母忽視、拒絕、虐待。這些女性往往自我評價低,懼怕密切的人際關系,在與人深入交往時心理隔閡、敏感、脆弱、易激惹、害怕受傷害,難以與他人建立穩定、持久的親密關系。當面對婚姻時,即渴望又害怕,為了避免受傷,她們傾向于選擇過獨身生活。小芳曾經歷被忽視和情感虐待的童年。父母常年在外省工作,把她留在農村老家與脾氣暴躁的奶奶共同生活,長時間無法見到父母一面。奶奶重男輕女,對珍疏于照顧,還時常指責她:"怎么養了你這個賠錢貨!"。由于親密關系疏離,小芳從小缺乏安全感,內心很自卑,不知如何與他人建立親密關系。成年后,小芳在兩性關系中常疑心重重,總擔心遭男友遺棄。當懷疑男友"有可能"拋棄她時,她常常先發制人,自己先尋事挑釁,率先打破關系。維持戀愛尚且如此,小芳對婚姻更是望而卻步。

    2、追求完美,寧缺毋濫

    追求完美、寧缺毋濫,是許多"恐婚"女性共有的心理。玲是公務員,漂亮、能干,典型的"三高"女性。平時有許多愛慕者追求,但她全看不上,執意等待著心中那個虛幻的"高富帥"白馬王子出現。眼看30歲將近,家人和同事都替她著急,勸她降低標準。她卻揚言:"我等了這么久都過來了,怎么能就此放棄?如果一輩子沒有遇到合適的人,我就一輩子不結婚。要我委曲求全,還不如自己一個人過。"玲這樣的女性,大多擁有充沛的能量,是十足的理想主義者。她們在愛情方面不容摻雜丁點兒沙子,執著地等待出類拔萃、理想完美的伴侶。在她們眼中,男方要有經濟基礎、有社會地位,要有才華、涵養,要對感情忠誠,溫柔體貼,還要身型挺拔,長相俊朗。這樣嚴苛的標準使得很多男性望而卻步。而這類女性卻信奉"或許轉瞬間就能碰見&dot真命天子&dot",絲毫不妥協,反而表現出不強求、不憂心,順其自然,遇上了欣喜,遇不上也沒關系,自己一個人過也挺好的心態。

    完美主義的女性,對生活品質、生活質量也有很高的追求。她們不想在婚后淪為房奴、車奴,希望有良好的經濟基礎,在家庭生活中有充分的時間享受悠閑和豐富的文化娛樂生活。而當求之不得時,這些女性則選擇寧缺毋濫,徘徊在婚姻殿堂之外。

    還有些女性事業心強,對工作非常投入,一路埋頭于對學業和事業的探索與追求。而一旦結婚,有了家庭,則需要花相當多的時間在家庭生活、養兒育女上,這會使得她們不能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無法在事業上拼搏。在"魚與熊掌不能兼得","婚姻和事業難以兩全"的情況下,她們要不躊躇不定,要不毅然選擇放棄婚姻和家庭。

    3、孩童心理,不想長大

    不少"恐婚"女性給人的感覺非常孩子氣,率性而為,貪玩,不愿承擔責任。在"恐婚"女性心中存在著難以調和的童年的無憂無慮與成年人的責任之間的沖突。就像彼得潘希望永遠住在夢幻島之中,永遠像孩子一樣生活,拒絕從兒童轉變為成人。"恐婚族"對于將要面對的家庭責任、生育、撫養孩子、孝養公婆等必須面對的問題,常常選擇臨陣脫逃。

    28歲的茜從小嬌生慣養,父母至今仍喚她為"小公主"。她的一切生活事務均由父母替其操辦、安排。近來,被男友和兩家老人一直催促著結婚,可她堅決不同意。茜說:"我才不想這么早就變成黃臉婆。我還沒過夠大小姐一樣的單身生活。懶了,可以賴在老媽身邊讓她給我做好吃的,累了,可以跟男朋友撒嬌讓他背我過馬路。真不敢想象要是結了婚會是什么樣子,成天圍著家務、孩子團團轉,老公還會把這些看作是妻子的本分,認為理所當然。唉,真不想結婚。"

    美也是一位長不大的"恐婚族"。當初跟男友分手是因為她不想生孩子。美的姐姐曾因生孩子大出血,差點兒沒命。美被嚇壞了,她不想生孩子了。而男友不接受,于是分道揚鑣。美也知道這種要求大多數男人都難以接受,她索性就不再戀愛了。時間一長,她竟然習慣了一個人過的日子。下班后偶爾跟同事朋友聚會,或者干脆一個人外出旅行,日子過得十分灑脫。漸漸地,她覺得單身生活更適合自己。再有人介紹她相親時,想都不想就拒絕了。她說:"我能夠養活自己,現在生活特別自由,到哪兒,做什么,都是自己說了算,多爽的日子啊!我可不想進入油鹽醬醋的婚姻,不想面對男方家族復雜的親戚關系,還有讓人厭煩的婆媳之爭,想想都覺得可怕!"

    茜與美都是典型的不想長大的"恐婚"女性。不結婚可以享受依附于父母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依賴生活,啥事不用操心,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相比之下,婚后要面對沉重的房貸、車貸,要支付繁多的家庭生活費用,要處理煩人的家族和婆媳關系,要擔憂生兒育女的責任?;楹笊羁赡懿辉倮寺で?取而代之的是平淡無奇與墨守成規?;楹筮€可能面臨老公出軌,"小三"、"二奶"插足,或者夫妻不和、爭吵不斷。還會被沒完沒了的家務瑣事纏繞,失去自我,喪失自由。想想這眾多的煩惱、擔憂,不得不讓"恐婚"女性們對婚姻生活犯怵。

    不愿長大的"恐婚"女性中有不少人持"及時行樂"的價值觀,認為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過得輕松自在。年青時要大膽揮霍青春,吃喝玩樂、周游各地,追求自由的生活。在個性上,這類型的"恐婚"女性很多屬于焦慮型人格,缺乏安全感,難以承受不確定性,膽小怕事,行動力不足,害怕承擔責任。她們視結婚生子為人生負擔,寧愿孤家寡人、清清靜靜地度過一生,也不愿與任何異性組建家庭,從此陷入紛繁復雜的家庭關系與事務,以及各種無法脫身的家庭責任之中。

    錢鐘書先生曾把婚姻比作圍城,城外的人想進來,城內的人想出去。圍城內有限制和約束,承載著義務和責任,同時還承載了愛、安全和溫暖。圍城外風景如畫,逍遙自在,卻也失去了養兒育女的天倫之樂,延續生命的意義感,承擔責任而獲得的心靈成長。

    "恐婚"族的不婚選擇,或因曾經的心靈創傷而畏懼親密關系,或因完美主義、事業至上而在婚姻殿堂外裹足不前,或因害怕承擔成人的責任而永遠做長不大的孩童。

    無論如何,只要明了圍城內外的利弊,認清內心的真實需求,勇于承擔相應的后果,則可遵循自己的選擇。他人看"恐婚"族不應戴有色眼鏡,更不應指責批評,或企圖干預其改變。

    作為心理咨詢師,要做的就是保持價值中立,予以理解、接納和包容,在安全、自由、受保護的氛圍中,幫助其認識自我,傾聽內心潛在的真實聲音。

    -THE   END-

    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上一篇:幸?;橐鰡⑹句洠夯橐霾皇俏茵B你,而是陪你玩?? 下一篇:“兩個人合不合適,吃頓飯就知道了!”
    分享到:
    版權所有:河南領先心理咨詢有限公司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金水路英協路交叉口東南角盛潤國際廣場東座2002室
    電話: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 網址:http://www.yourcandyshop.com/

    豫公網安備 41010502002847號

    豫ICP備16018227號-1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国产网站_鲁大师好看视频在线观看_天天日天天操心_免费无码又爽又黄又刺激网站_99久久免费精品色_电影AV是免费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