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密關系的真相:世間完美的感情,從來不是命
更新于 2018-08-26 ? | 瀏覽次數 0
作者:何麥子
或許,每一個女孩都曾經渴望過一個“命中注定”的戀人,幻想著與他不期而遇、一見鐘情,然后墜入愛河。
你們彼此懂得,有著共同的愛好和夢想;
你欣賞他所有的優點;
他懂得你全部的心思;
簡直就是上天安排的完美愛情。
夏琳遇到麥克斯的時候,他們都以為這段感情是上天注定的,在心里想著:對方為什么不早點出現呢?
麥克斯是大提琴演奏家,夏琳是觀眾,他們在后臺相遇。
麥克斯覺得夏琳美麗而迷人,夏琳喜歡麥克斯身上濃郁的浪漫氣息。他們同樣喜歡美食和旅行,都熱衷于分析身邊的人。
他們都非常喜歡和在乎對方。
相處了一段時間之后,夏琳發現麥克斯非常情緒化,不開心的時候他就喜歡一個人待著,沉默而抑郁。
實際上,麥克斯一向如此,只是一開始沒表現出來而已。
夏琳嘗試著在麥克斯情緒不好的時候,詢問他原因,或者試著用輕松的方式和他交談;而麥克斯卻總是因此被激怒,大喊著:“讓我一個人呆一會兒。”
夏琳覺得很失望,她那么努力想要幫助麥克斯開心起來,卻被他關在心房之外。麥克斯也很失望,他對夏琳說:“我還以為你理解我”。
朋友們看見他們非常在乎彼此,勸他們一起努力解決這個問題。
可兩個人都非常堅持:如果這段感情是命中注定、上天安排好的,那么他們就應該能夠理解和尊重對方,根本不需要努力經營。
最終,他們慢慢疏遠,然后分手了。
這是卡羅爾·德韋克在《終身成長》一書中講的故事。她在書中將人的思維模式劃分為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這兩種思維模式使人們在生活的各個領域都有不同的表現,在情感中也是如此。
擁有固定型思維的人會認為,自己和伴侶的特質都是固定的,戀愛關系的特質也是固定的。如果兩個人合適在一起,一切問題都會自然而然地解決。
而具備成長型思維的人相信一切都是可以培養的,個人、伴侶以及戀愛關系都是在不斷的成長變化之中。即便是一見鐘情、相見恨晚,雙方仍需要不斷為關系付出努力,互相磨合。
擁有固定型思維的人往往不愿意為戀愛關系努力,他們覺得戀人之間應該心有靈犀:不需要言語,彼此就可以了解對方的想法、感受和需求。
但事實上,這只能是一個美好的愿望。
《終身成長》的作者卡羅爾回憶起自己剛和丈夫相識幾個月時發生的故事,她非常慶幸自己當時多問了一句。
那天晚上,卡羅爾和當時還是男友的丈夫坐在一起,對方對她說:“我需要一點空間。”
卡羅爾當時雖然深受打擊,還是鼓足勇氣問對方究竟是什么意思。男友卻回答:“我需要你往那邊坐一坐,這樣我才能多些地方。”
很多時候,如果我們不去表達,對方根本不可能知道我們想要什么。
我身邊有女性朋友,常常抱怨老公送的生日禮物不合心意,覺得不用浪費,用了又不喜歡。
關鍵是因為害怕打擊對方送禮物的積極性,她每次還要佯裝一副非常喜歡的樣子。
我通常會對她們說:“你可以直接告訴老公自己喜歡什么,想要什么禮物呀。”“啊,那多沒意思,自己要來的禮物沒勁死了。”
讀著純美言情小說長大的姑娘往往都中毒很深,對一見鐘情、心有靈犀的愛情有著不切實際的期待。
她們渴望有個男人了解她們的一切,每一句情話都能說到心坎,每一個禮物都恰到好處,覺得那才是完美的愛情。
而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只要你能遇到那個對的人,就會永遠幸??鞓返厣钕氯?。
具備成長型思維的人知道通過不斷的溝通,努力去了解對方的想法和期望,然后討論出彼此都能夠接受的方案。
他們懂得求同存異,在尊重對方的基礎上,彼此磨合出最適合雙方的相處方式。他們永遠在幸??鞓返貫樾腋5年P系而努力。
正如婚姻專家艾倫·貝克所說:“對兩性關系最具毀滅性的想法之一就是——如果我們需要努力,這說明我們的關系里存在非常嚴重的問題。”
實際上,我們唯有不斷努力,才有機會擁有更好的兩性關系。
也許,經過和戀人一段時間的了解和磨合,你最終會發現對方身上有著你無法接受的缺點。
這時候,擁有固定型思維的人可能會想:“我的另一半是不可能改變的,我做什么都無法修復我們的感情。”
而具備成長型思維的人則會嘗試自己去努力做些什么,看能否彌補對方的缺點或幫助對方成長。
結婚后,喬喬發現老公脾氣越來越大,經常為了一點小事就大喊大叫。
一開始喬喬不太能夠理解:“就一點小事,至于嗎?”
后來喬喬發現,公公婆婆日常相處的模式就是這樣:
公公脾氣不好,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大發脾氣;而婆婆則是不斷抱怨、指責公公的壞脾氣;家庭大戰常常一觸即發。
喬喬開始理解老公,雖然他脾氣不好,但平常對自己體貼照顧,一直是愛護有加。
喬喬試著在老公發脾氣時,去共情他,對老公說:“我知道你心里不好受”;或者她只是安靜地陪在老公身邊,但不再指責他。
慢慢地,喬喬發現,老公發完脾氣的第二天會對她更好,來表達自己的歉意。
后來,喬喬又試著在老公發脾氣的時候幫助他冷靜下來,再慢慢和他進行比較深入的溝通。慢慢地,老公發脾氣的次數越來越少了。
當然,不一定所有的伴侶都會因為你的努力而改變。
但相信對方有改變的潛質,主動行使關系中屬于自己的一半主動權,敢于冒著被拒絕的風險去成長,你便不會僅僅停留在抱怨和忍耐當中。
即便最終關系失敗,你也沒有遺憾。
好的兩性關系,能讓雙方共同成長,都變得更好。這里所說的成長并不是以個人的標準去改造對方以符合自己的期待,而是靠彼此的愛去激發對方的潛能,鼓勵對方成為他自己最想成為的那個人。
如果我們迷信于“上天安排的完美愛情”,期望心有靈犀、一勞永逸的完美關系,而不肯付出努力,那么我們將永遠也體會不到這種美妙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