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oue4o"><object id="oue4o"></object></li>
  • <noscript id="oue4o"></noscript>
  • <dd id="oue4o"></dd>
  • <dd id="oue4o"><sup id="oue4o"></sup></dd>
    鄭州領先心理咨詢
    預約電話: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金水路英協路交叉口東南角盛潤國際廣場東座2002室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我的位置: 首頁 > 婚姻家庭 > 婚姻挽救 >
    婚姻挽救

    婚姻里有這種「上癮性」行為,比出軌還可怕

    更新于 2023-10-16 ? | 瀏覽次數 0

    雨果說:“生命中最大的幸福,就是確信有人愛著我們?!?/span>


    大多數的我們,終其一生在尋找這種幸福。

    然后,用各種方式去試探那份愛:

    不停地問另一半,“你愛我嗎?你是不是不愛我了?你會不會丟下我?”

    想讓對方來接卻不直接說,想要什么也不直接說,看他夠不夠“自覺”;

    不時問對方與有關自己的各種信息,生日、紀念日、口味、喜好……


    這些語言或行為,本質上都是一種“確認”。

    這種確認,每個人都會有,只是程度和方式不同。

    有些人似乎不用太多確認,就有足夠的安全感;

    有些人卻會不斷地“作”,讓彼此都苦不堪言。

    為什么他們會這樣,越喜歡對方就越“作”,直至把對方“作”走?

    給出答案前,我想先和你分享瑤瑤的故事。



    01  “滾吧”的背后,是說不出口的“你別走”

    瑤瑤是因為“婚姻危機”來到咨詢室的。

    她感覺這段婚姻快被自己“作”沒了。

    她的“作”,從戀愛時就開始了。

    她很容易因男友的忽視而感到不安,總是給男友發“考題”。

    然后從他的回應中去確認:他真的愛自己。

    男友約會遲到了5分鐘,她會“惡狠狠”地發一句:

    “你別來了,我不想見到你”。

    直到男友趕來道歉、解釋、關心和彌補,她才會感覺到被愛,才有安全感。

    如果男友沒看懂她的“弦外之音”,真的就不出現了,她就會下結論:

    “你果然不愛我了”。

    所幸,當時的男友有足夠的耐心,會試著去跟她去聊。

    得知瑤瑤因為缺乏自信和安全感,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才會這樣“作”后。

    還很心疼她,告訴她“我以后會努力做得更好,給你足夠的安全感?!?/span>

    男友確實說到做到。

    會在她自卑失落時,常常會找到各種細節來肯定她,夸她;

    會在她“作”的時候抱住她,告訴她“我很愛你,分手這樣的話讓我很難受?!?/span>

    在男友的愛與包容下,他們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可是,在這段關系里,瑤瑤就像怎么也填不滿的黑洞。

    老公給了再多的安全感,她還是會不安。

    而且,老公對自己越好,她想證明自己被愛著的“癮”就越大。

    就越是忍不住去“作”,來博取他的關注:

    下雨天老公沒主動提出來接她,她也不說出自己的想法,回到家就生悶氣,老公說什么都只是冷淡地回應,

    “哦”“隨便”“無所謂”;

    她在家忙活一天,累得腰酸背痛,把床單被褥都洗了,老公卻要在提醒后才看到她做了這么多,她就,

    “我為這個家做了這么多,你全都看不到,一點兒都不在乎我”;

    老公因粗線條惹她生氣后,哄了她很多次,她都板著臉,有次還說出:

    “滾吧,別以為我沒你過不下去”……

    隨著“作”的次數越來越多,砸出來的話越來越難聽,老公也開始躲著她。

    來找我的3天前,他們爆發了一次極大的爭吵。

    主要是她在瘋狂輸出,老公在旁邊低著頭不說話。

    當她吼出“你是不是不愛我了?”時,老公的話讓她涼了一截——

    “能讓我喘口氣嗎?我好累?!?/span>

    講到這里時,瑤瑤控制不住地大哭了出來。

    “我知道自己不對,但我控制不住。我明明很愛他,為什么每次都說出傷人的話?”

    瑤瑤的“作”,在親密關系中,并不少見。

    很多時候,是她的「焦慮型依戀」的作祟。

    總在關系中設置種種“關卡”來證明老公是不是愛自己,會不會拋棄自己。

    在傷害對方的同時,也把自己逼得喘不上氣。

    直到最后,得到的不再是“我愛你”,而是“放過我”。

    要“挽救”這段婚姻,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弄清楚瑤瑤的“作”背后的心理需求。

    02  “作”的背后,是深深的不安全感

    瑤瑤的“作”,是有源頭的。

    從她記事開始,父母就時不時地吵架。

    一吵起架來,誰都顧不上她。

    要么直接無視,要么對她的需求敷衍了事。

    有時,媽媽氣急了還會吼她,

    “媽什么媽!要不是為了你,我早離婚了!”

    在原生家庭中不斷出現的動蕩和危險,以及父母并不穩定的互動,讓她成年后不斷在親密關系中尋求“療愈”。


    表面上看是無理取鬧,實際上,是通過“作”去確認——

    “你不會像父母那樣忽視我,拋棄我?!?/span>

    那時的“作”,很大一個原因是那個當下,瑤瑤感受到了害怕與不安。

    這份恐懼,讓她下意識地進行防御。

    通過種種防御去證明:“我是值得被愛的,他不會拋棄我?!?/span>

    比如討好。

    因為過去那些“有需求或受驚嚇時,只得到忽視、指責、威脅等對待”的“創傷性體驗”,她的自我價值感很低。

    “我本身是不值得被愛的,只有我付出得更多,他才會對我好?!?/span>

    這樣的潛意識,促使著瑤瑤不斷討好、付出。

    可當付出不被看到、回饋時,她就會委屈、不滿、甚至憤怒。

    然后就會“作”起來。

    試圖通過“愧疚引導”去拉著對方來愛自己。

    “我為了你嫁到這里,為了你放棄工作,你卻這樣對我?”

    表面上看,是對老公的指責,實際上,藏在背后的還是不安全感——

    怕自己不夠好,怕他要離開。

    再比如壓抑。

    因為過去被父母多次回絕需求的糟糕體驗,她對“表達自己”有著很重的羞恥感。

    有情緒就壓抑著,不說話不回應,直到某一瞬間突然爆發。

    有需求也沒辦法直接說出來,拐著彎地暗示老公去“悟”到自己的需求。

    一旦沒被“看到”或被拒絕,就會被喚起過去的糟糕體驗,又一次爆發,破壞這段關系。

    所以,在旁人看來也許很小的事,都會讓她“作”起來。

    因為她體驗到的并不是那件事本身,而是那些過去遺留下來的傷痛體驗。


    03  “被愛”是一個偽命題

    “作”的時候,我們其實是希望對方盡量滿足自己,表現出寬容和愛的。

    可一直這樣,只會讓對方累覺不愛。

    更重要的是,“被愛”本身,是一個偽命題。

    當我們等著“被愛”時,我們的安全感與關系都是被動依附在對方身上的。

    如果我們不先處理好自己的問題,只是等著“被愛”,就永遠等不來愛。

    這樣的我們,就像一朵枯萎的花。

    沒有自我滋養的力量,哪怕被澆灌再多的愛,也無法綻放。


    所以,想要找到并確認那份愛,不再把關系“作”走,我們要先處理這兩個問題:

    ①創傷性體驗

    ②高焦慮

    怎么處理呢?也許下面4步可以幫助到你。

    1. 接納自己的平凡

    對大多數人來說,平凡才是常態。沒有人是完美無缺的。

    我們越是不能接納自己的平凡,越會陷入失落與挫敗感中,無法肯定自己一分一毫。

    親愛的,你不用時刻去證明“我足夠好”。

    因為,我們雖平凡,但在世界上,也都是唯一的。

    2. 練習自我肯定

    建立自我價值,學會肯定自己。

    這份肯定,不是指工作、學習上對自己能力的肯定。

    而是對內心的情緒、情感的肯定。

    哪怕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也去肯定“我不夠好”的情緒,好好地陪伴自己的情緒。

    比如嘗試冥想,去讓自己變得平和、溫暖、踏實。

    肯定自己的情緒,就是在肯定自己。

    3. 卸下“面具”,做真實的自己

    很多時候,在關系里,我們說反話、放狠話,都是因為愛對方,害怕失去他。

    但因為早年的養育者不曾教過,我們不知道怎么直接說出來。

    比如,可能你的父母曾用威脅表達“愛”:

    “你再不聽話我就把你丟了!”

    你也就只能用一句“再不回電話就分手!”來表達愛與不安。

    試著摘掉面具,不再說反話。

    如果你需要他時,他并未出現。

    那就直接告訴他“你不在我身邊,我好難過,好不開心?!?/span>

    4. 建立健康的自尊,重獲“被拒絕的勇氣”

    健康的自尊,能讓我們在親密關系中更自信,更好地和對方溝通,也能夠在關系中保持平衡和穩定。

    “作”的人常因自我價值感過低,不敢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可“有話不直說”既會讓彼此心里不痛快,也會損耗彼此的關系。

    試著找一個合適的人,去大膽地“要”。

    他可以是與你親近的朋友、長輩,也可以是一位專業的心理咨詢師。

    當然,這個人并不是要無條件滿足你,永遠不拒絕你。

    而是他在拒絕你時,能溫和地告訴你為什么,并讓你意識到,被拒絕沒有那么可怕。

    在這個新的體驗里,生出新的信念:被拒絕≠我不好。

    當我們能夠直接表達出自己的需求和愛意時,我們也會在關系里更松弛,更從容。


    當然,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像瑤瑤一樣,尋找心理咨詢的幫助。

    瑤瑤的“作”,也是因為幼時父母的不良互動導致的高焦慮,以及那些未被處理的創傷性體驗。

    那些在關系里不時被喚起的痛苦體驗,影響著她的身心健康與親密關系。

    但來到咨詢室這個“安全基地”后,她可以安全地釋放所有情緒。

    消解那些“被拒絕、被拋棄、焦慮、孤獨”等情感堆積的部分。

    隨著咨詢的深入,瑤瑤也開始學會理解自己,療愈過去那些創傷,把安全感一點點地“找”回來。

    她不再把老公投射成幼時讓自己不安的父母,不斷地去確認他的愛。

    她的內心已足夠確定:我是一個不錯的人,我值得擁有不錯的關系。

    正如村上春樹所說:

    “所謂幸福,就是有那么一個人,能聽懂你的心思,看見你的不足,還是愛你?!?/span>

    總有一天,當你問“你愛我嗎?”時,內心不再是不安,而是甜蜜。
     
    因為你知道對方一定會回答:“是的,我很愛你?!?/span>

    世界和我愛著你。


    -THE   END-
    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上一篇:中國式婚姻的悲?。合腚x離不了,想過過不好?? 下一篇:女人如何面對喪偶式婚姻?
    分享到:
    版權所有:河南領先心理咨詢有限公司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金水路英協路交叉口東南角盛潤國際廣場東座2002室
    電話: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 網址:http://www.yourcandyshop.com/

    豫公網安備 41010502002847號

    豫ICP備16018227號-1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国产网站_鲁大师好看视频在线观看_天天日天天操心_免费无码又爽又黄又刺激网站_99久久免费精品色_电影AV是免费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