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過招? 對于婆媳關系我首先想說一句: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對于婆婆,你已經是多年的媳婦熬成婆了,為什么不能理解媳婦呢?對于媳婦,你才開始熬,總有一天你也會成為婆婆的,何必那么較勁呢??。?! 婆媳關系也許是目前處的相對不好的一種關系,主要也許是因為婆媳之間的思想相差較大,婆婆管的過多,媳婦又過于自我,互不相讓,以及本來的成見等等吧,我認為處理好婆媳關系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去認識:
首先,公婆是長輩,也相當于你自己的父母,所以要尊重公婆,同時也應該謙讓一些,畢竟公婆跟你們的思想是有比較大的差異的,所以產生一些不同看法也是正常的,作為晚輩的你應該多學會退一步;
第二,如果發生問題,要搞清楚問題的本質,如果是自己不對就應該主動認錯,如果是婆婆不對,也不要得理不饒人,畢竟他們那個年代出生的人在思想和思維方式上與現代的年輕人相差很多,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他們也是希望晚輩好,雖然他們的言語或方式有些不合適,但我們沒有必要一定要去論個高下;
第三,凡是涉及到這類情況,我認為都應該讓老公去跟婆婆溝通,老公是你婆婆的兒子,無論你老公怎么說怎么做,你婆婆都是能忍受理解的,但如果你出面就容易引起婆婆的不快,因為她會想我兒子都沒說我,你為什么要說呢,所以做媳婦的一定要講方式方法,作為兒媳婦千萬不要太強勢,關心婆婆的事,盡量你出面做,遇到問題了,盡量讓老公出面溝通,這就是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的藝術!
婆媳關系于建立初始就注定要在狹隘的圍城中固步自封,各守領地,難以突圍。婆媳關系總徘徊在親近與親和之間,難以跨過親昵與親密的門檻。婆媳之間就像一首歌中所唱:“霧里看花,水中望月,誰能分辨這變幻莫測的世界……”婆媳關系總有那么一點點兒隔膜,一點點兒淡漠,一點點兒間隙,一點點兒防備,甚或還有那么一點點兒難以解釋的尷尬,一點點兒無法言說的微妙。
婆婆不是母親,媳婦不是女兒。婆婆心里憋悶,偶爾女兒回家,就覺得格外親切,臨走,總是讓女兒拿這拿那,媳婦卻看在眼里恨在心上。
媳婦閑著無聊,總愛回家看看,婆婆嘴里嘟囔著還是老娘親。
婆婆生病,媳婦衣不解帶、食不甘味地終日陪伴、守候,難免有失誤偏差,婆婆卻特別敏感,對她多日的勞苦一臉漠然,似乎媳婦的關心中摻雜了太多虛假。女兒偶爾守護床前,卻事半功倍,對女兒的照料熱淚漣漣。
婆婆保守,常年省吃儉用,飯菜以可口為標準,衣著崇樸素為佳品。媳婦時尚,難免有時濃妝艷抹、裘裝皮裙,飯菜餐餮,花銷奢侈,因而芥蒂便在角色分野間升級了,且愈演愈烈。
孩子出世,若是男孩,媳婦便心安理得,笑口常開,正宗嫡傳嘛!若是女孩,便心有掛礙,稍不如意便以為老人重男輕女,冷落了自己。
孩子交給外婆,媳婦便外婆不離口,仿佛母親立了天大功勞,婆婆卻心中別扭,人家信不過咱老胳膊老腿,怕委屈了孩子。孩子長期托付婆婆,婆婆便又心生不快,到底心疼她娘,孩子交給我去甩手瀟灑了,想要累死我不成!媳婦不但不體貼不領情,還說:“你家孩子,你不帶誰帶?”
追根溯源,婆媳之間的裂痕在于缺少寬容,缺乏理解,有一副古聯說得好:
“女無不愛,媳無不憎,勸天下家婆減三分愛女之心而愛媳;妻何以順,親何以逆,愿爾輩人等將一點戀母之意以順婆。”
這樣把七分寬容與三分理解加在婆媳關系上定會創造出一個主寵滿渥、溫馨和美的家庭。不信,您就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