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新年】中國式過年,我們過的是什么?
更新于 2018-02-15 ? | 瀏覽次數 0
春節的這幾天,我們不是在路上,就是在親戚朋友的家里互相恭祝新年。當然走親訪友的時候一些問題你是無論如何都回避不了的......
你買房了嗎?房價又漲了。
哎呀,你怎么還是一個人回來呀。
你今年收入怎樣,比去年好吧?
告訴你吧,我們那初中同學如今混得人模狗樣的,瞧你現在,可比不上他喏。
有人逃離同學會的比拼。
有人干脆不回家過年,不必面對七大姑八大姨的指指點點。
說是一家人團圓的日子,結果變成一個人孤獨面對一年比一年的淡年味。
每一年,都要面對這些問題以及問題背后的人,似乎已熟悉這種感覺。原來,我們過年過的是這種巨大的熟悉感。是熟悉感讓記憶回到兒時生養的家鄉,也是熟悉感讓我們無比忠實于家庭帶來的思維和行為模式。
1.七大姑八大姨的“比較”,如何應對?
以上的問題,無一不在比較的框架下。別人都帶著老婆孩子回家過年,你一個人單身,是否感覺對不起父母。是否你和大家異樣,觸及到內心的不安、敏感??謶终娟爼r無法和大多數人一樣,失去歸屬感。雖然不停的去相親,希望擺脫光棍的現實,可所相之人,幾乎全是見光死。要么沒有眼緣,要么把物質條件擺在第一位,就像討論商品買賣一般,實在沒有勇氣牽手走進婚姻。
我們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里,父母活在了我們的世界里。我們永遠也趕不上別人家完美孩子的形象,別人家孩子也有自己的心理陰影,在比較之下,每個人都顯得微不足道。
有一種幸福感理論,說的是一個人如果和比他條件好的人比較,他的幸福感會很低,如果和比他條件差的人比較,他的幸福感會很高。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跳出別人給你設置的語境,理解他話背后的含義。
可能他就是擔心你一個人生活孤單,為你感到焦慮;或許他自己過得一塌糊涂,就是想在你這找到比下有余的滿足感;或者他只是人云亦云的想和你搭搭話;或許他只是向你投射他曾經的處境而已。
所以要解開中國式獨特的困境,就是不要中了別人給你的人際圈套,跳出對方的思維慣性,為自己做一次主。
我已經想好了,回家的時候,如果有人問我這些問題,微微一笑,回答他:
你們家小孩真可愛。
2.面對七大姑八大姨,如何談談心理界限的事?
小亮一開始他說是因為自己酗酒,影響了生活,很嚴重,可深入談話才發現,酗酒不是原因,而是結果。酗酒至少可以讓自己有掌控感,也可以釋放內心壓抑許久卻無人訴說的痛苦。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喝酒救了他。與此同時,給他帶來的另一種痛苦是喝醉酒亂說話,得罪人,影響極其惡劣。
他想改掉這個壞習慣,但努力未果。
他是一個在生活中不太會拒絕別人的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老好人。他說,即使內心不舒服,不愿意,他也會答應,只是不會立馬去做,要等到時間快截止時才會行動,辦事效率不高,反而影響別人對他的評價。
不會拒絕別人,其實是不尊重自己,任由別人為自己做主,一種不愛自己的方式。
小亮從小到大生活在父親的權威之下,母親只是一個配角,在父親嚴厲冷酷的要求下,他從來不敢反對,現在他和父親的關系走入死胡同,即使過年過節回家見一面,他們也從來不會深入的談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他回家只是不想讓別人說他不孝順,完成一種陪伴父母的形式而已。
他的心理空間在兒時的時候已經裝滿了父親的期望、要求、責罵,在成人時以相似的方式裝滿了同事朋友的請求和需要,唯獨自己真實的需求被擱置了。
如果說人的心理空間就是自己的王國,很顯然,小亮的王國早已被他人殖民化,失去了自我管轄的主權。
而這來源于他把自己的心理大門完全打開,不會拒絕,不會憤怒,任誰都可以肆無忌憚的得到他們想要的好處。
一個人連自己都把自己拋棄的話,就無法真正獲得讓別人尊重的平等權力。在人際關系里,會永遠抬不起頭,處于關系中的被掌控者,深深被壓抑。
這是一個我們常見的不會拒絕別人的事實,也是中國式獨特的沒有邊界的故事。猶如春節回家所面臨的種種難堪。
每個人都可以隨意的評論自己的生活。
告訴你怎樣做。
給你過來人的建議。
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
在你的世界走來走去,不用負任何責任。
他們好心的,苦口婆心的,想要拯救你和大家一樣,你所感受到的焦慮無所安放,更無法開口來回絕他們,只得默默的接受。
你不知道,你的無所為,賦予了他們有干涉你生活的權力。
你不知道,你的退縮,會換來暫時家庭的和諧,卻引起內心越來越多的不滿。
你不知道,你把自己的事,他們的期望混雜在一起,失去了自己真實的需求。
你不知道,你越是順從了別人,就越來越討厭自己的無能和懦弱。
就像我一個老師朋友,經濟并不寬裕,同事老是勸她,你快買房啊,為啥不買房反而買車啊。聽了這話,她心里是不舒服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同事不理解她,還三番五次的對她提起這事。然而朋友強壓住憤怒,每次都好好和她解釋,但結果不甚理想??此剖桥笥训乃绞?,變成了她同事的事一樣。
其實,遇到這種情況,有時不需要解釋,要么不和她討論此事,要么就是直接拒絕,讓她離自己的私事遠一點。不必強壓內心的憤怒,憤怒也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
真正的建立界限,就需要果斷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以“不”和“憤怒”做武器,捍衛神圣不可侵犯的心理王國。
當我們開口說不,意味著你在乎自我的感受,你開始掌控自我的能力,內在的心理力量被激活,那些壓抑的憤怒情緒開始有活動的空間,不再堵塞到狹小而見不得人的角落里,小亮可以找機會和父親談一次,父親會完全否定他的感受,聲稱做的一切都是為他好時,他的憤怒爆發,摔門而出,而后莫名奇妙的在失眠許久的夜里睡了一個好覺。他開始重新建構一個新的自己。
就像孫瑞雪說的:
不讓任何人到你的內在世界里隨意殺戮或者行使暴力,也不可以去他人的內在世界里殺戮或行使暴力。內在心靈世界的糾紛,必須依靠你自己在你的內在世界建立秩序,依靠內在各部分的成熟,依靠自我的誕生和成長。
于是,過年回家,我們可以對父母,對親朋好友說:
別再拿我做比較,我是獨一無二的,我達不成你們的期望,不影響我愛你們,我對自己已經很滿意。我尊重你們關心我的動機,但在我的世界里,我希望過想要的生活,做真正想要的事,或許沒有那么勇敢,但我努力活得坦然,活出我本來的樣子。
這個春節回家,希望你過一個溫暖安全又無人打擾的幸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