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oue4o"><object id="oue4o"></object></li>
  • <noscript id="oue4o"></noscript>
  • <dd id="oue4o"></dd>
  • <dd id="oue4o"><sup id="oue4o"></sup></dd>
    鄭州領先心理咨詢
    預約電話: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金水路英協路交叉口東南角盛潤國際廣場東座2002室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我的位置: 首頁 > 青少年問題 > 父母必讀 >
    父母必讀

    熊孩子放暑假了......

    更新于 2018-07-06 ? | 瀏覽次數 0

     

    之前有篇文章《月薪三萬,還是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非常扎心的呈現了“當父母,遇上孩子放暑假”,一部持續上映長達2個月的“恐怖片”surprise。

     

    忙著要上班的你,孩子放假在家卻沒人管。無奈沒人照顧,強忍著高額的費用,送孩子去補習班。

     

    下班后,拖疲憊身軀正準備回家,一拍腦門兒——孩子還沒接!

     

    匆匆忙忙趕到補習班,一看時間,松了一口氣,還沒下課。

     

    見到孩子的那一刻,立馬鼓足100%的精神迎接“寶貝!”,仿佛新的一天才開始。

     

    如果孩子能乖乖聽從我們的安排,這個暑假真的阿彌陀佛。

     

    但是....放了假的孩子,就像水里的泥鰍,抓不住。

     

    憋了半年的勁兒,哪個孩子不想可勁兒地撒撒歡,好好享受一把自由自在的生活?

    1


    不怕苦,不怕累,就怕熊孩子放暑假

     

    孩子們理想中的暑假是這樣的:

     

    我早上睡到自然醒,追追劇,打打游戲,會會朋友,熬熬夜,愉快的一天結束了。

     

    爸爸媽媽們理想中的暑假是這樣的:

     

    你早上按時起床,有計劃地完成作業,參加補習班,有節制地玩一會兒,晚上早早洗洗睡了。

     

    理想是豐滿,現實是骨感。兩種截然相反的需求必然遭遇激烈碰撞。

     

    暑假開始沒幾天,我接到的親子關系心理咨詢驟然增多,問題大都是圍繞假期怎么管理孩子而苦惱。

    2


    學霸小A開始“造反”了

     

    十二歲的男生小A是個學霸,今年該升初一了。

     

    不怕同桌是學霸,就怕學霸放暑假。

     

    往年,每到暑假,都是小A搶學趕超、碾軋同學的好機會。整整兩個月,語、數、外、鋼琴、游泳……各種學習班排得密密麻麻。

     

    媽媽說,小時候的小A很聽話,對于自己的各種安排,沒有表示喜歡,也沒有表示反對,總是默默地服從和接受。學習效果也很好,各科成績遙遙領先。

     

    可今年暑假情況卻很不同。一開始小A就向媽媽表示,不想報任何學習班,媽媽多次勸說無效,強制要求他去上課。

     

    結果,小A和媽媽打起了冷戰,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不出來。

     

    小A媽又驚又怕,好好的乖孩子怎么突然變成了這樣,她感到十分費解。

     

    我笑著向小A媽表示祝賀。

     

    她很詫異,“孩子逆反了,有什么可祝賀的?”

     

    我說,“祝賀你的兒子長大了,向你宣誓主權呀!

     

    人的一生大概有三個確立自主性自我的關鍵期:

     

    第一個是兩三歲

    第二個是青春期

    第三個是中年

     

    簡單地說,就是在這幾個階段,人會表現出強烈的自主意識,特別不喜歡別人控制自己,特別喜歡說不,特別想和別人劃清界限。

     

    如果兩三歲時獲得了較多主權和自由,自我和心理邊界確立得比較好,那么到了青春期和中年,就會相對比較平穩,不會有太多的和他人的權利斗爭。

     

    如果兩三歲時,父母的控制和打壓太多,孩子的自主性自我沒有確立,那么到了青春期,就會再和父母斗爭一次。

     

    這時候,他們的身高已經接近成人,斗爭的強度當然要比兩三歲時猛烈得多。

     

    如果青春期搶奪主權失敗,這個任務就會延遲到中年。中年危機,特別的作,特別的折騰,活脫脫一個叛逆的老寶寶。

     

    逆反是一個信號,是一個宣誓,也是一個成長的契機。

     

    孩子在用這種方式告訴父母,我長大成人了,我要做我自己王國的主人。

     

    如果父母能夠及時調整對待孩子的方式和態度,少一點專制,多一點民主;少一點強迫,多一點商量;

     

    少一點包辦,多一點自由;少一點懷疑,多一點信任,情況可能會大大改善。

     

    其實,我特別能理解小A媽的擔心。

     

    我自己也是個母親,我也有兒子。我也常常擔心,沒有我的幫助,他會不會做不好、會不會失敗。

     

    不管孩子長到幾歲,在媽媽眼里,孩子永遠都是個孩子。

     

    但是,作為心理學人,我也深深明白,如果一個母親不能完成和兒子在心理上的分離,那么,這個孩子可能終其一生都無法實現分離——個體化。

     

    對于孩子來說,這將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

     

    一個被垂簾聽政的國王,最后,往往不是成了傀儡就是成了叛逆。

     

    盡早讓孩子練習統治他自己的國土,允許他有一段時間統治得不那么好。

     

    對于孩子來說,自主的不完美,也比被迫的完美更珍貴,不是嗎?

    3

    忍得臉發青的D媽

     

    小D,8歲男孩,小學2年級。

     

    從暑假的第一天起,小D就手機不離手,一刻不停地玩著手游,走路玩、吃飯玩、睡覺玩,連上廁所還在玩。

     

    D媽看在眼里,愁在心里。氣得不得了,憋得臉發青,卻敢怒不敢言,想管不敢管。

     

    為什么不敢管?

     

    D媽回答:不是要無條件接納嗎?

     

    D媽非常重視教育,也積極學習了不少前沿的育兒理念。覺察到自己過去對孩子的控制和指責有點多,她下決心痛改前非,要做到無條件接納孩子,接納孩子的一切。

     

    于是,就上演了眼前的這一幕。

     

    “接納,是在理解和尊重基礎上的允許。你覺得你對孩子是接納嗎?”

     

    “好像不是……我并不能理解和接受他一直玩手機這個行為,我更像是在忍耐。”

     

    接納,望文生義,就是接受和容納。在關系中,接納可以起到共情的作用。

     

    不論對方產生什么樣的情緒和想法,渴望做出什么樣的行為,我們都采取一種理解和不評判的態度,接納他在那一個當下,所思所想的合理性。

     

    不過有一點更關鍵,接納,是不評判地接納情緒、感受、想法、欲望,但并不代表這些需求都可以見諸行動地被滿足。

     

    接納孩子,并不是放任不管,也不是孩子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拿小D來說,接納他,就是對他喜愛手游和想玩手游表示理解和尊重,不評價、不貶低,接納孩子玩手游,并不代表可以允許他毫無節制地玩下去。

     

    對于年齡幼小的孩子,父母完全可以和他坐下來,共同協商一個可行的娛樂方案,給他每天一定的時長,允許他玩一會兒就可以了。

     

    接納這個詞,近年在心理學和育兒學圈特別流行,以致于不少人產生了一種理想化的幻想。

     

    仿佛不論什么難題,只要隨便拋出接納二字,立馬就能搞定了似的。接納,成了武林秘籍——葵花寶典,要想修成,必先自宮。

     

    接納,成了一招制敵術、萬能致勝法。

     

    兒童離潛意識更近,母親表面勉強自己去接納,實則心生厭惡,這種相沖突的矛盾信息,很容易就會被孩子的潛意識接收到。

     

    就像小D一樣,孩子會配合母親,讓自己越來越沒有節制,無意識地不斷挑戰母親的忍耐和承受力。

     

    不在忍耐中滅亡,就在忍耐中爆發,最終幫助母親將厭惡釋放出來。

     

    我相信大多數國人,也包括我在內,在成長過程中并沒有被父母無條件接納過的經驗。所以,現在想做到無條件接納我們自己的孩子,確實是個不小的難題。

     

    很容易反向形成,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要么全盤接受,要么全盤否定。犯錯在所難免,誰不是摸著石頭過河呢?

     

    我想,要接納我們的孩子,首先我們要學會接納自己。

     

    誠實地面對自己,接納自己的各種情緒、感受、想法、欲望,不評判、不指責自己。

     

    接納自己不可能接納所有東西這個事實,劃出自己可以接受的底線。

     

    接下來,當我們再將目光投向孩子的時候,所見、所聞、所言、所行就會少了污染,更加清晰和明澈起來。

     

    又到一年暑假時。

     

    哭過、笑過、吵過、鬧過、好過、惱過……這就是實實在在充滿煙火氣的人生。

     

    還有多少斗智斗勇的神奇故事正在家家戶戶發生?

     

    暑假,是戰場,是劇場,更是道場。

     


    上一篇:競爭高壓、自殺低齡化……中國父母和孩子,要?? 下一篇:為什么你的孩子不懂得心疼你?答案令人深思.
    分享到:
    版權所有:河南領先心理咨詢有限公司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金水路英協路交叉口東南角盛潤國際廣場東座2002室
    電話: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 網址:http://www.yourcandyshop.com/

    豫公網安備 41010502002847號

    豫ICP備16018227號-1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国产网站_鲁大师好看视频在线观看_天天日天天操心_免费无码又爽又黄又刺激网站_99久久免费精品色_电影AV是免费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