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讓孩子為自己的憤怒背鍋
更新于 2018-09-14 ? | 瀏覽次數 0
1
A媽媽因為4歲的A寶沒有收拾玩具的事情,大發雷霆,破口大罵。A寶嚇得原地僵住,可媽媽卻認為孩子故意不行動,于是憤怒升級,大喊大叫地掀了玩具箱,并把玩具丟進垃圾桶。A寶哭著上前制止,媽媽憤怒到達極致,動手打了他……
最后,媽媽坐在地上,看著一地玩具,在孩子的哭聲中羞愧、懊悔不已。
如果你也曾干過類似的事情,問問自己,有沒有發現你很擅長憤怒?
特別是對著孩子發火,我總結了一下,往往會有以下幾種論點支持著怒火熊熊燃燒:
——不是我想發火啊,是你總是惹我, 我是在保護自己。我很兇的,你停止!
——我不是想發火,而是正義之舉,因為你錯了,我必須讓你明白,你錯了,我才是對的。
——如果我不發火,你是不會知道問題有多嚴重,你就不會記住要改正你的行為。
——我受傷了,當然要發火,不然你們不會知道我的感受,我要讓你們都知道我有多難受。
為什么當遇見矛盾和沖突時,內心會第一時間點起熊熊怒火呢?
2
這讓我想到很多電影畫面,當主角們遇到危險事情時,他們都會隨手拿起一個武器、槍、刀、棍棒、或者撿起地上的石頭、玻璃碎片什么的……然后他們幸免于難。
憤怒,就是生活中,我們隨手的武器。
在我寫文章的時候,貓咪在眼前晃來晃去,它長長的尾巴在電腦上掃來掃去,“煩死了,走開!”我說,與此同時,我眉頭一皺,眼睛一瞪,做出一副我很兇,很生氣的樣子。
貓咪,跳開了,趴在沙發上,遠遠地望著我。這個距離,此刻我很滿意。
在人際關系交往中,你也會像我一樣,善用憤怒拉開距離,你覺得舒服的安全距離。
所以你并不是真的“生氣”,而是靠憤怒,來偽裝。
憤怒的出現,處于對“我”的保護。
有時,偽裝得連自己都騙過了,還以為自己真是個“暴脾氣”。
“暴脾氣”三個字,足以讓人離你遠遠的,且連同自己都忽略了內心的感受和需求;當我們對自己不了解時,就不能控制自己的身體行為,所以不難發現,很多“常生氣”的人,常常做出失控的事情。其實他并不想生氣,也想和顏悅色處理事情,可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我做不到”。
為什么“我”控制不了“我”,這里有個時間和感覺的錯位。
3
讓我們繼續說說A寶的故事吧,他因為沒有收拾好玩具,被媽媽打罵了,還險些丟了他的玩具。事情剛過去不到半小時,臉上還帶著媽媽留下的巴掌印,但他又開始滿屋奔跑,嘻嘻哈哈打鬧起來,仿佛什么都沒有發生一樣。
也許你會認為這是孩子沒記性,臉皮厚什么的,其實,只要當他想起這件事,他也會再次回憶起當時那份委屈、難過、恐懼。4歲時,他希望得到媽媽的原諒,希望得到媽媽的愛,但當他發現他的希望落空的時候,他感到難過,甚至心碎。
打在臉上的耳光痕跡會消退,但心里的痕跡不會那么快痊愈,4歲的他太小,處理不了這樣的痛苦感覺,時刻帶著這樣的感覺又會影響生活,怎么辦?
于是,他會在心里開辟一個儲藏室,把類似這樣的事件和感覺一起放進去,鎖起來,然后忘記曾有這樣的事情發生,直到有一天有能力處理時,才會再次打開這儲藏室。
這個儲藏室,就是潛意識。
如果,A寶長大了,他以為自己不會受這些“玩具事件”的影響,可在這類事件中,“小小的我”投射性認同了一些觀點:比如“我不配得到這些玩具”、“我就像玩具一樣是個麻煩,應該被拋棄”等等。即便A寶長大了,成年了,他依然會因為歸屬感和價值感需求得不到滿足,而想起那種感覺,這種的感覺在一件件的事情里疊加而來,成為壓縮打包文件堆積在他的潛意識儲藏室里。
再如果,A寶長大當爸爸了,看見自己的孩子亂丟玩具,就會激活潛意識里這些待處理文件,潛意識就會感到危險,過去的感受即將浮現!
他會怎么樣?
他會立刻大怒,學著當年他媽媽的樣子。
因為,發火,可以快速逃離,有效避免打開潛意識里待處理文件。
憤怒這個強烈的情感體驗,在這時,起到了情感隔離的重要防御作用。
所以,發泄憤怒,只是為了不經歷過去那些“小小的我”認為的不能處理的痛苦感覺,在朋友和伴侶身上也是如此。
A寶似乎是重復了媽媽的故事,寧愿爭吵,也不愿面對過去,正是因為生氣比起經歷痛苦要簡單得多。
4
“小小的我”認為的痛苦感覺,真的那么痛嗎?
人經歷痛苦事件時,都會掙扎著逃避或拖延它,試圖解救自己。大腦會記得那感覺,然后總結經驗,比如:遠離那些人和事。
其實,那些感覺和經驗,是有參照物的。
我最怕打針。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打針,疼得我大哭,打完針后,整個右腿疼得根本無法走路,最后是被爸爸抱回去的,整個過程還要承受別人的嘮叨和嘲諷。
直到30歲,再打針時,我才發現,原來沒那么疼,或者說,那一下,根本就不怎么疼。
你看,我怕了這么多年,因為我一直用“小小的我”的記憶和經驗在判斷。我忘了,現在長大了。
如今我們當了爸爸媽媽,若還從一個孩子的角度判斷,自然會虛張聲勢,用蠻力恐嚇、強迫另一個人,來試圖改變對方的想法和行為。
我們或冷戰,或冷嘲熱諷,又或大吵大鬧,憤怒表達方式很多種,無論哪種對親子、親密關系都有傷害。
5
憤怒,是為了不去面對背后幻想破碎的事實,假裝一切還在控制之中。
可是此刻,我們應該用另一個角度去看,因為,我們有了面對它的能力。
憤怒,是重復,面對,就是新路。
你可以用和以前相同的邏輯來看待,你也可以試試新的方法?,F在,痛苦已經不像從前那樣巨大,難以承受,你可以用更成熟和理性的方式去處理沖突和矛盾。
當你憤怒時,很難記得那些痛苦其實是來自過去的經歷,要時刻提醒自己,生氣的原因不是想的那么重要,你也大可不必把孩子當仇人,或者消遣憤怒的工具。
養育孩子,像是一次時間的輪回,他的成長,會讓你想起很多過往的事件和感覺,打開更多潛意識的倉庫。
現在的親子關系給了我們機會去察覺過去和現在的痛苦,并面對它們,做出更智慧的選擇。
曾經你關上潛意識的門,就為了等待現今再次打開。
潛意識大門因為孩子成長的信號,正在一一向你敞開,進去看看吧,當年你塵封的那些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