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內向,家長該如何引導?
更新于 2019-04-18 ? | 瀏覽次數 0
很多孩子都很害羞,那么這個究竟有沒有毛???
為什么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活潑一點?
孩子內向是毛???
那什么是沒毛???
1
有些孩子天生性格外向,能很快融入新環境。而有些孩子卻慢熱、內向、容易害羞,不太善于在人前表達自己。
你是否為此擔憂焦慮過?
甚至對慢熱的孩子說過這些話、逼著他們去“合群”呢——
“你怎么不跟xxx他們一起玩?”
“別人都去做……了,你怎么那么不合群?!”
“xxx是弟弟,把玩具送給他怎么了?要懂得分享,大方點知道嗎?”
“趕快給大家表演一個!你看xx都上臺唱歌了,你在學校不是學了嗎?膽子這么小,學那么多有什么用!”
這些貌似是在“鼓勵”孩子的話,展現的是家長的不耐煩,實則深深傷害了內向害羞的孩子們!
說這些話的父母,是否真的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
2
孩子內向、害羞,一定不好嗎?
當我們談起孩子的敏感害羞時,我們到底在怕什么?
孩子又是否真的需要變得外向嗎?
不。內向并不一定等于孤僻和無趣、沒出息!
反而,內向的孩子心思敏感,他們可能更容易觀察到生活中的小細節。敏銳觀察力,可能讓孩子在文字、藝術、科學等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內向的孩子也往往內心更堅定,對世界有更強的感知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3
請好好愛那個內向的孩子
內向的孩子敏感,需要更多的關心和愛護。
如果我們的孩子恰好內向害羞,父母要怎么愛孩子保護孩子、又能做些什么去引導孩子健康成長呢? 這里有我的幾點建議:
我們經??吹?,有的父母會強迫孩子開口叫第一次見面的人。不開口就是“沒禮貌”!還有逢年過節,總有家長想讓孩子“露一手”給自己長長臉。孩子如果害羞,還會被罵說“扭扭捏捏、膽小怕事”……
但即使成人在面對一個陌生的環境,一個絲毫不了解的人時,也很難做到泰然自若。登上演講臺,面對一席觀眾時,也很難發揮自如。
愛那個內向的孩子,首先要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性格并非壞事。
打招呼不是必須的,能言善辯也不是必須的。寶寶你做不到這些,爸爸媽媽不焦慮,爸爸媽媽依然深深愛你。不責備,不強迫,不隨意貼標簽。這是對孩子是最起碼的“尊重”!
都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知道分享謙讓是美德。但不經同意,就把孩子的心愛之物隨便送予他人,還美其名曰為:分享,可就是做家長的不對了!
尤其對于性格內向的孩子,一件玩具可能不僅僅是玩具,而是他們的密友!孩子不是自私,只是想守護自我的界限。被長輩說不合群,給孩子的心理打擊太大了!
如果孩子不愿意,父母該做的不是強迫他們去分享,而是告訴孩子:你有權利保護屬于自己的東西,不必退讓。
孩子究竟是享受獨處,還只是膽怯于和人接觸呢?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幫助孩子正確認知自己的性格。
有些相對內向的孩子,其實也是希望和別人玩成一片的,但因為怕被拒絕只會遠遠在一旁觀望。這時候孩子非常需要父母耐心鼓勵,試著和小朋友打個招呼~試著和孩子一起參與活動吧。如果孩子還是不敢走上前,別責罵他甩開他,好好安慰孩子,告訴他:“咱們慢慢地,一步一步來。你可以做得更好!”
多陪孩子做出嘗試,成敗與否,父母的愛不曾改變。這就是孩子最大的底氣。
當然也有孩子始終感覺自己待著非常舒適,享受獨處時光。那么家長就不要讓自己的焦慮去影響孩子,讓他好好做自己又有何不可呢? 孩子內向沒毛病,逼他們外向的世界才有??!
真正被父母尊重、好好愛著的孩子,不會因為性格外向或內向而影響人生道路。他們會找到自己的節奏,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朋友,活出屬于自己的美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