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oue4o"><object id="oue4o"></object></li>
  • <noscript id="oue4o"></noscript>
  • <dd id="oue4o"></dd>
  • <dd id="oue4o"><sup id="oue4o"></sup></dd>
    鄭州領先心理咨詢
    預約電話: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金水路英協路交叉口東南角盛潤國際廣場東座2002室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我的位置: 首頁 > 青少年問題 > 父母必讀 >
    父母必讀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10年!教育一旦過期,家

    更新于 2021-06-17 ? | 瀏覽次數 0

    教育家夏洛特·梅森曾說:“很多父母總是終日奔忙,從來無暇顧及孩子。當他們終于有一天想要好好關心孩子的時候,發現竟然無法與孩子進行溝通,父母對于孩子來說已經變得無足輕重。”

    孩子在小的時候,爸爸媽媽是“萬能”的。

    但問題在于,很多家長,卻沒有抓住這個時機,對孩子施加足夠的影響。

    以至于,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各種問題凸顯出來,家長開始疑惑:

    “我的孩子,怎么不聽我的了?”

    龍應臺曾說: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有有效期的,過期后的父母再怎么努力,也比不過10年前有效了。”

    李玫瑾教授也曾一語道破,教育的本質:

    “6歲之前,父母的嘮叨和話語都是黃金。

    12歲之后,父母的話語是垃圾。”

    千萬不要在該管教孩子的時候,而疏于教育,給未來埋下種種隱憂。

    想要孩子將來有所成就,父母必須要在教育黃金期內,幫孩子養成面向未來的能力。

    01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

    曾在一檔綜藝節目中,一個女孩在臺上對爸媽說的第一句話是:

    “你們有真正在乎過我的感受嗎?”

    她接著“控訴”:

    “你們自從開了超市之后,一門心思都全在工作上,一個月見不到幾回,成績不好就只會嘮叨我。

    家長會上,別的同學的爸爸媽媽都來了,你們又是因為工作,又沒有來。

    好不容易我的成績有了提升,老師都表揚我了,你們看不到,也聽不到,能不能多關心我啊,賺錢真的有那么重要嗎?”

    而臺下的爸爸回答:

    “我們倆都是農村里出來的嘛,沒怎么讀過書,就想給姐妹倆創造好一點的條件吧,讓他們多讀一點書。

    所以就忽略她們了,沒怎么陪伴她們。

    今后會好好陪她們的,多溝通多交流。”

    有人說,教育孩子,“上天”賦予父母教育孩子的“權”,就那么“十年”;

    如果我們不用,就會如食物一樣過期作廢。

    曾在《開學第一課》中,有一段話刷屏: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掙錢,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大了,你辛辛苦苦掙一輩子的錢,不夠他敗家一年!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管教,陪伴,等孩子大了,你一輩子沒掙到的錢,孩子一年就掙到了!

    你在哪方面付出,就會在哪方面收獲,孩子的教育時效性太短,錯過了就再也沒有了!

    孩子優秀了,你留錢做什么?孩子不成器了,你又留錢做什么!

    任何事業的成功都彌補不了教育孩子的失??!”

    在有效期內,我們才是“父母”。一旦錯過最佳的教育時機,你想彌補也無濟于事。

    02

    世界會懲罰,

    那些忽略教育有效期的父母

    人民網曾發布的一條新聞,#留學2年敗光200萬#上了微博熱搜。

    這個叫晨宇的男生,22歲,從小性格孤僻,不愿與人交流;

    他出國留學,兩年敗光200萬,卻連預科都沒畢業;

    回國后,他到大專院校求學,不到兩個月就棄學回家;

    從此,他與游戲為伴,連吃飯都要奶奶一口口喂,與家人僅剩的交流就是要錢…

    在采訪中,晨宇的媽媽幾度落淚。

    這位媽媽,是一位事業有成的女強人。

    因為年輕時婚姻失敗,一直拼搏事業,她疏忽了教育和陪伴兒子,兒子一直和奶奶生活。

    奶奶容不得晨宇受半點委屈,有次為了他能吃一片面包,她拖著老寒腿、冒著鵝毛大雪出去給孩子買。

    正是奶奶的溺愛,這個男孩一步步長成“巨嬰”。

    長大后,媽媽把晨宇送到新西蘭讀預科,希望他能繼續在那里讀大學。

    然而,晨宇在國外的發展,與媽媽的設想相差甚遠。

    他一直沒有朋友,不愿與任何人交流,玩游戲是他打發時間的主要方式。

    在經濟上,晨宇從來不懂什么是拮據。

    他想回家就回家,光路費,一年就要花費10余萬元;再加上昂貴的學費和生活費,他兩年至少花了200萬。

    在新西蘭,他不僅學業不好,甚至性格更加孤僻,疑似患上了抑郁癥。

    后來,他放棄留學生活回國,情況依舊沒有改善,每天大門不出,只玩游戲。

    他媽媽不斷重復一句話:“事業再成功,也無法彌補教育的失??!”

    父母小時候沒給孩子,足夠的關愛和陪伴,長大后給孩子再多的金錢和物質補償都沒有用。

    0-3歲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期;

    4-12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

    在孩子不懂事的那十年,恰恰是孩子變得懂事最關鍵的十年,也是他們性格塑造的重要十年。

    這些階段,如果缺了父母的關愛、陪伴和教育,孩子容易出現對抗型人格:

    缺乏安全感、焦慮、自卑、反叛、不合群、冷漠、狂躁…

    當孩子變成這樣,我們搖頭嘆氣、想補救都無濟于事。

    03

    十年教育有效期

    一定要給孩子3種教育

    在我們生活中,很多家長沒有缺席孩子的成長,也會不遺余力的教育孩子,但總覺得力不從心。

    那么,在10年教育有效期內,我們應該給孩子怎樣的教育呢?

    首位哈佛演講中國學生何江,曾是一名寒門學子。

    在他小時候,很多農村父母都外出打工。

    但他的父母不一樣,即使家里“再苦、再窮,不讓兒子成為留守兒童”!

    父母用心地陪伴與教育,讓何江成了留美博士,而弟弟是電子科大碩士。

    由此可見,父母在教育有效期內,澆灌了多少愛、傾注了多少心血,就能在孩子身上收獲多少驚喜與成功。

    優秀的父母,都會懂得把握好這10年教育有效期,給孩子3種必不可少的教育。

    1.教孩子明事理

    何江的父親無論農活干得多累、多辛苦,都會在睡前,給他們講故事。

    這些故事,有傳遞做人的道理、有關于學習...

    兩個兒子,在父親的循循善誘下,獲得了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

    父親樸素的處事原則,讓孩子對正確的行為和為人處事有了準則,才能不走彎路。

    比起單純地關注孩子成績,父母讓孩子明事理更加重要。

    2.教會孩子規矩

    懂規矩,是孩子成才的第一步。

    常有新聞曝出,不懂規矩的孩子,真是什么事都敢干:

    “襄陽一男孩暑假在家玩耍,腦袋被防護網卡住,求助消防員解困;

    南京一小孩多次往樓下扔雞蛋,車輛和路人遭殃,鄰居忍無可忍報了警;

    甘肅幾個熊孩子在高速路邊扔石頭,砸壞7輛車,致使200人滯留服務區…”

    有人說,父母小時候不管孩子,未來有社會替你管教。

    因此,為人父母,我們最應該從小教會孩子守規矩:家規、校規、社會規則…

    讓孩子有一定的規則約束,明白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

    同時,家長也要以身作則,讓孩子明白規則的意義。

    3.讓孩子有教養

    孩子在小的時候,我們要養成孩子良好的行為教養。

    比如教孩子有時間觀念,餐桌禮儀;

    不隨意對別人進行負面評價、不把別人對你的好當做理所應當、遇到困難冷靜處理、不口無遮攔…

    孩子在小的時候,難免犯錯。

    當孩子犯了錯時,我們要及時幫孩子糾正,而不是任其發展。

    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去體會有些事情對于別人的影響,讓孩子從小可以獨善其身,也有替他人著想的善意。

    如此,孩子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品質,也會贏得更多人的尊重。

    龍應臺曾說:

    “小孩兒是老天爺(或上帝)給我們的禮物,當你不珍惜的時候,老天爺(或上帝)就把這份甜蜜的禮物收回了。”

    父母教育孩子的有效期,只有十年;

    養孩子,教育一定要趁早!

    為人父母,千萬別在該教育孩子的時候,而偷懶、找借口,忽略對孩子的管教。

    教育,如果有捷徑,那一定是在教育黃金期:給予孩子有效的陪伴,教會孩子明事理、懂規矩、有教養...

    如此,我們才不失為,履行好了當父母的責任。整理自網絡,旨在分享。


    上一篇:我們真的允許孩子“犯錯”嗎??? 下一篇:心理學家說:抑郁的中國母親
    分享到:
    版權所有:河南領先心理咨詢有限公司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金水路英協路交叉口東南角盛潤國際廣場東座2002室
    電話: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 網址:http://www.yourcandyshop.com/

    豫公網安備 41010502002847號

    豫ICP備16018227號-1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国产网站_鲁大师好看视频在线观看_天天日天天操心_免费无码又爽又黄又刺激网站_99久久免费精品色_电影AV是免费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