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oue4o"><object id="oue4o"></object></li>
  • <noscript id="oue4o"></noscript>
  • <dd id="oue4o"></dd>
  • <dd id="oue4o"><sup id="oue4o"></sup></dd>
    鄭州領先心理咨詢
    預約電話: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金水路英協路交叉口東南角盛潤國際廣場東座2002室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我的位置: 首頁 > 青少年問題 > 父母必讀 >
    父母必讀

    淺談”啃老族“的成因和解決策略

    更新于 2023-10-27 ? | 瀏覽次數 0

    近年來,中國的“啃老族”隊伍在不斷壯大,帶來了巨大的社會隱患,隨著社會的發展,已經升級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翱欣献濉钡某霈F,有其復雜的原因,有家庭環境教育的原因,也有個體自身的原因。對這一特殊人群,應當采取心理輔導為主的干預方案。

    一、啃老族的類型分析 

    1.困惑迷茫型。一些人不了解自己的職業技能和社會適應能力,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或者根本不喜歡做什么,不能對職業定位。懷疑工作意義,或者對工作的意義和目的考慮過多。想要勞動的意識不高。

    2.喪失自信型。對于一些啃老族,主觀上沒有工作的愿望,而且在現實嚴峻的就業形勢和就業壓力下,采取了逃避的方式,完全依賴父母,特別是對一些家境并不寬裕的大學生,出現這種“啃老”的現象大多是這個原因。

    3.追求夢想型。這種情況的“啃老族”不應該稱為真正的“啃老族”。正如中國人民大學的易定紅教授指出的那樣,是他們對工作的期望值高,而市場提供的職位有限,需要等待一段時間才能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易教授認為大學生啃老族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由大學畢業生的工作搜尋動機引起的,因為個人能力與職位之間的匹配需要一定的時間,這就會出現大學畢業生“摩擦性”失業現象,他們不得不依賴父母,客觀上造成了大學生“啃老族”的出現。

    4.自閉型。有些啃老族作為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缺少與同齡人的交流。從小與社會接觸太少,長大后又固步自封,不愿敞開心扉。不會與人相處,害怕社會上復雜的人際關系。通過逃避社會,達到心靈上的寧靜。 

    二、啃老族產生的原因 

    1.家庭內部的原因。對于中國的大部分父母來說,一般認為自己辛苦一輩子的目的就是為了使孩子有個光明的未來,活得比別人要強,所以一切都為了孩子,而子女從小耳濡目染,慢慢地也形成這樣的印象,即父母所做的都是為了自己,而自己根本用不著去努力??欣献逯薪^大部分是最初的幾代獨生子女,從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護,從來沒有受過任何委屈,適應社會的能力較差。受傳統觀念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在社會化過程中產生了偏差,大多數父母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養身”往往勝過“養心”。多數父母對自己子女實施傳統的“養身之道”,主要表現為父母關注子女身體是否高大健壯等生理性指標,要遠遠超過其人格是否成熟健康等心理指標,以至于國人撫養子女的重點就是其衣著是否避寒保暖,膳食是否可口營養,而忽略了孩子人格是否成熟等心理健康,不注重孩子的獨立性、自我奮斗、家庭責任觀的培養。

    2.社會就業壓力。初出象牙塔的莘莘學子,心中都有一個美好的憧憬,他們進入大學所期待的是學有所用、畢業后可以大展宏圖,而且由于近年來學費增長給家庭經濟帶來很多不利等因素,使他們對薪金的要求更高了。

    可是,就業市場,強手如林,加上這幾年由于擴招等原因帶來的不容樂觀的就業現狀,讓他們屢屢受挫。走出去參加社會的招聘會,用人單位要求“兩年以上的工作經驗”的條件讓他們失去了就業的信心。一部分畢業生選擇畢業延緩,不少學生都萌生了考研深造的想法,以期通過提高學歷來回避就業高峰形成的壓力。增加就業的含金量,因此有不少啃老族留在家參加研究生考試準備。

    3.個體自身原因。大學畢業生人數急劇遞增,社會需求卻相對滯緩,過去那樣拿到大學文憑,等于拿到工作的入場券的“風光”現象已經不復存在。最近一項調查顯示,有近八成的大學生將“就業壓力大”列為自己的首要煩惱問題。雖說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的擇業觀已經被大多數大學生所接受,但是總有少數畢業生抱著理想化的態度看待生活、看待就業、眼高手低、心高氣傲,對社會給予自己的回報期望過高,其遭受挫折的程度可以想見。屢敗屢試,屢試屢敗,漸漸地對就業失去了信心,也失去了應有的勇氣。從當初的想就業,到懼怕就業,使他們重新過起了在家里靠父母養活的安逸生活。 

    三、心理輔導策略 

    1.正確認識自己,提高就業技能。認識自己是參與社會競爭的基礎。接觸社會越多,從事的實踐活動越具體,對自己的認識就越公正、客觀。自負與自卑心理的產生,多是自我封閉,與外界隔絕的產物。為了更好地為自己定位,要有意識地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多做社會兼職,時常留心社會上發生的事情,提前接觸社會,了解社會。

    2.提高心理承受力,完善適應環境的能力。剛剛踏入社會,遭受挫折不足為奇。遇到了困難,有許多方式可以應對與適應,采取行動直接去處理,比消極地暫時躲避要理智得多。面對各種打擊,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自信,在任何時候都以一種穩定而積極的態度看待周圍的世界。年輕人認識問題比較偏激,如果試著換一種方式解釋自己的體驗和外部環境,心情就不同了。當暫時無法達到所要追求的目標時,只要不灰心,保持主動參與競爭的意識,另擇目標或重選方法,具有穩定的情緒和再試一次的精神,機會終會來的。意志力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磨練。受到求職的磨礪不是壞事,應對更多的選擇和困難時就會游刃有余。

    3.從小培養勞動觀念,家庭教育生活化。家庭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只會讀書的少數精英,而是培養具有社會生存能力的人。父母通常是孩子的模仿學習對象。從小父母就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培養勞動意識,鍛煉勞動能力,自己照顧自己,樹立勞動觀念。長大后父母要讓子女自力更生,另立門戶,把子女推向社會。要增強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善于與人相處,樂于與人交流,具有與人合作的能力。培養快樂的情緒和良好的性格,教育和引導孩子熱愛集體、熱愛生活,不要將眼光僅局限于與自己有關的事物上。

    4.建立社會支持體系,成立義務工作機構。幫助啃老族進入社會,是整個社會的義務和責任。英國是NEET首先出現的國家;日本對啃老族相當重視,我們可以從他們那里得到經驗。

    英國為啃老族專門建立了個別支援的體系。從外部給那些處于困境中的年輕人提供機會,并將一些能夠說得上話的伙伴聚在一起,在那里他們會承認自己的存在價值,會從相同的視角出發一起商議。英國目前啃老族的情況已經好轉。

    根據我國的特點:

    一是可以在學校加強體驗教育,多引導學生到企業、工廠、街道等參加社會實踐和公益活動,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拓寬他們的視野,增長他們的社會經驗。

    二是成立社會義務勞動機構,讓啃老族走出家門,走出封閉自己的小圈子,通過幫助別人來幫助自己,體驗勞動的樂趣。

    三是建立就業弱勢群體幫助中心,給就業困難的年輕人以切實的幫助。四是成立社區心理輔導中心,改變學生畢業后心理問題無人過問的現狀,讓社會和家人幫助他們重拾自信,走上尋找工作或培訓學習的道路。

    —The End—
    —文章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上一篇:人民日報:15個表揚和10個懲罰孩子的科學方法,請家長查收?? 下一篇:母親性格「平和」——孩子成長的最大動力
    分享到:
    版權所有:河南領先心理咨詢有限公司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金水路英協路交叉口東南角盛潤國際廣場東座2002室
    電話: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 網址:http://www.yourcandyshop.com/

    豫公網安備 41010502002847號

    豫ICP備16018227號-1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国产网站_鲁大师好看视频在线观看_天天日天天操心_免费无码又爽又黄又刺激网站_99久久免费精品色_电影AV是免费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