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oue4o"><object id="oue4o"></object></li>
  • <noscript id="oue4o"></noscript>
  • <dd id="oue4o"></dd>
  • <dd id="oue4o"><sup id="oue4o"></sup></dd>
    鄭州領先心理咨詢
    預約電話: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金水路英協路交叉口東南角盛潤國際廣場東座2002室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我的位置: 首頁 > 青少年問題 > 父母必讀 >
    父母必讀

    有必要特意培養孩子的吃苦精神嗎

    更新于 2025-08-01 ? | 瀏覽次數 0

    有必要特意培養孩子的吃苦精神嗎?

     

    心理學同行和我說,這是一個家長們喜歡且容易走極端的時代。

    我深表贊同。

    我們都看到了現在的孩子普遍缺少“吃苦精神”,所以家長們很自然會想到:那特意讓孩子“多吃點苦”不就得了嗎?

    這看起來無比正確。然而,結果往往會讓家長們失望,這一點我會稍后解釋。

    #1

    這個社會為什么會同時出現:有的人一點苦都舍不得讓孩子吃,有的人卻嚷嚷著要給孩子“找點苦吃”兩種矛盾情況?

    其實不難發現,這兩個教育中的極端本質是一樣的:都是家長急吼吼地想要替孩子做主,都是從家長的角度出發,背后都是家長的功利心,唯獨缺了“孩子到底需要什么”。

    (1)那些一點都不想讓孩子吃苦的家長,當然是短視且功利的。

    他們自以為為孩子掃清了一切困難和障礙,孩子自然就會長大成熟。但他們很快就會為孩子的自我中心、脆弱、敏感、依賴等性格特征而煩惱。

    他們忘了,孩子的成熟是在吃苦和各種人生選擇中逐步打磨出來的。

    (2)但,那些急著要給孩子“找點苦吃”的家長,難道不是這樣么?

    首先,現在孩子們所吃的苦還少嗎?

    沉重的書包、從最早學到晚的作息、不到7小時的睡眠、越來越孤立的人際關系、四面圍墻的隔離……

    很多家長總以為現在的孩子“太幸?!绷?,自己小時候干農活那才是苦??墒侨绻凑者@個邏輯來說,那監獄里的生活豈不是所有成年人的夢想?

    不要忘了,對孩子來說,限制天性自由發展,哪怕是人為制造的幸福,其實也就是一種苦。

    所以,現在的孩子其實一直在吃苦,只是這個苦已經換了形式,讓成年人誤以為他們很幸福而已。

    #2

    什么樣的苦對孩子的成長有用?

    我覺得應該是:那些在生活中避免不了的、對孩子未來適應環境有意義的、孩子不得不(或者自愿)去面對的“苦”。

    面對這種“苦”,孩子心理沒底,但又繞不開,因此特別需要家長支持、鼓勵和幫助。

    如果此時家長能夠支持、鼓勵、幫助孩子去面對,去承擔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去付出該付出的努力。這種情況下,孩子會從中獲得成長。

    但大家想想,家長給孩子找的苦,能達到這個效果嗎?

    首先家長找的苦,并不是生活中避免不了的。那孩子就會問你:別人都不吃這個苦,我為什么要吃?

    其次,家長找的“苦”,真的對孩子未來適應環境有意義嗎?

    很多家長說,有??!

    那是家長覺得有。家長千萬不要高估了自己的眼光和時代局限性。這個時代社會發展太快了,你覺得有意義的事情,多年后對孩子們而言并不一定有用。

    比如,過去農村有打布鞋、織毛衣的傳統。這些是入冬的必需品,也是女孩嫁人后的必備技能。很多家長都會很努力教自己女兒這項技能,可是這些技能對現在的生活還有意義嗎?

    再次,家長找的苦,孩子不一定愿意吃。

    當孩子拒絕的時候,你該怎么說服ta?孩子怎么才能理解和接受?

    很多家長強行給孩子吃的苦,就是把孩子推出去做ta不喜歡做的事情,但到頭來卻成為親子矛盾、埋下怨恨、壓垮親子關系的一根稻草。

    最后,面對生活中的苦,須要家長的陪伴、鼓勵和支持,才能真正讓孩子獲得信心和成長。

    如果家長只是把孩子推出去,就不管了,那么孩子不僅不會變得更成熟、更有毅力,反而可能會留下嚴重的心理創傷。

    在我的工作中,就有很多孩子因為擺脫不了手機依賴,家長強制把孩子送到特訓學校“吃苦”,結果卻造成了嚴重后果的例子。

    #3

    只要仔細觀察,現實生活中其實孩子們已經夠苦了(主要是當前的學習模式導致的,只是家長不覺得而已)。

    (1)我不反對孩子適當吃苦,但覺得要適當的分散、平衡,不要讓孩子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學習的“苦”上。

    我們完全可以適當減少孩子學習的苦,讓ta多一些時間去嘗試生活中該做的事情,比如:

    讓孩子承擔家務、自我照顧、照顧寵物/盆栽、幫助老人,鼓勵ta利用寒暑假做一些兼職、社區服務和義工等……

    這些“苦”,可以在家長的帶領、陪伴和鼓勵下去做。更重要的是,這些事情還可以長期堅持下去,直到成為一種習慣,成為孩子的一種品格。

    (2)我反對包辦孩子(該吃的苦不吃),也反對孩子沒苦硬吃。

    沒必要走極端。想吃點苦,不必舍近求遠,身邊就有。

    當家長一手包辦,舍不得孩子做一點點家務,不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卻要把孩子推出去吃“苦”,這不是本末倒置嗎?不奇怪嗎?

    沒苦的時候,孩子開開心心,快快樂樂,不好么?



    上一篇:倆孩子,如何平衡我的愛??? 下一篇:沒有了
    分享到:
    版權所有:河南領先心理咨詢有限公司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金水路英協路交叉口東南角盛潤國際廣場東座2002室
    電話: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 網址:http://www.yourcandyshop.com/

    豫公網安備 41010502002847號

    豫ICP備16018227號-1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国产网站_鲁大师好看视频在线观看_天天日天天操心_免费无码又爽又黄又刺激网站_99久久免费精品色_电影AV是免费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