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oue4o"><object id="oue4o"></object></li>
  • <noscript id="oue4o"></noscript>
  • <dd id="oue4o"></dd>
  • <dd id="oue4o"><sup id="oue4o"></sup></dd>
    鄭州領先心理咨詢
    預約電話: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金水路英協路交叉口東南角盛潤國際廣場東座2002室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我的位置: 首頁 > 青少年問題 > 叛逆 >
    叛逆

    每當我認真做點什么,父母就會暴怒。

    更新于 2018-09-16 ? | 瀏覽次數 0

    一個中年男人常年失眠,久治無效,經過精神分析后,回憶起了童年的一件事:他的父母背著他離婚,一次幼小的他睡著了,母親悄悄走了,再沒回來。

     

    我們不難想象這個小男孩潛意識發生了什么,但我們其實很難想象他發生過什么。人類的痛苦類似,但從不能身傳,我們只能通過想象來理解別人經歷過什么。

     

    對痛苦的想象力缺乏的人,不太適合從事這個行業。

     

    這個小男孩,睜著血紅的眼睛怒瞪著這個世界,直到成長為一個中年男人。他的睡眠剝奪了他的母親,他剝奪了自己的睡眠。

     

    有多少和他類似的小男孩,終身如此。

     

    有一個不如這個案例極端,但類似的,是我曾經遇見的一位小姑娘。在她的大部分時間里,她無法集中注意力做事。比如看書,看一頁兩頁她必須要去看一下手機;認真工作的時候,也需要沒多久看一眼微信或QQ;她不會讓自己沉迷在任何事情里,因此沒有什么興趣愛好。

     

    她說:我害怕。

     

    每當她做自己事情的時候,她就擔心有人找她,而她卻不知道。每當她要沉迷于某樣東西時,她就強迫自己抽離出來,因為她感到莫名的害怕。

     

    后來她回憶起一件事:小時候有一次她認真看書,媽媽和她說話她聽不到。媽媽突然暴怒,跳起來將她的書撕得粉碎。

     

    她也回憶起,小的時候她做事情是可以非常入迷的,尤其是看書時,可以進入什么聲音都聽不到的境界。但每當她如此認真做自己事情的時候,媽媽就會出現,要求她做一些別的事情,或者讓她解釋一下自己正在做的事。

     

    她也不記得從什么時候開始,她很難再進入那種忘我的狀態,她總是感覺有人隨時會侵入她,尤其是在她非常認真的時候,她通常引起父母的暴怒。這種對周圍失去覺知的狀態讓她感覺非常不安全,因此她不再允許自己進入自己的世界中,而始終保持著對世界的警惕。

     

    由此我們心理學同道也不難猜測到:她的人際關系緊張,身體僵硬,總是繃得筆直。這種在人際關系中的膽怯很可能是投射了太多敵意出去。即——她不能也不允許自己感受到環境是安全的,她不能也不允許自己放松,因為這意味著隨時被攻擊。

     

    為什么我說對痛苦缺乏想象力的人不適合做這個行業?

     

    我們很多人在去面對心理咨詢師的時候,采取了很多自救的方式,其中包括:對別人傾訴。但你會發現,很難有人能夠理解你,你很容易感受到二次創傷。

     

    這些二次創傷中,最能殺傷人的一句話是:你怎么不想想你經歷的好的事情?為什么總是揪著這點痛苦不放?我真的感覺不到這有多大不了的,為什么就值得你如此痛苦?

     

    尤其是痛苦帶來情緒問題的人們,表露情緒或者情緒失控,會引發他們強烈的羞恥心。有時候他們為了不讓別人認為他們太過異常,會袒露自己為何如此的理由。

     

    隨之就感覺更糟糕:這個理由被否定了。

     

    你不過就經歷了這些,為什么值得你那些?

     

    尤其是這些話是身邊親密的人說出來的,越是如此,越容易讓人心碎欲裂。

     

    如果你經歷過這些,如果你正在經歷這些,請不要沮喪,不要失去對人的希望。請不要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會理解你,只是你恰好沒有遇見能理解你的人。也不要指責你的親人朋友們,他們已經盡力給了你他們的撫慰,他們事先并不知道這會在你心上插上一把刀子,畢竟他們不是心理咨詢師。

     

    是不是感覺到我一直在歪樓?是啊,這些話與主題無關,沒辦法就是想說。

     

    回到主題吧。

     

    這樣的父母真的很多,如果你要問他們到底在干嗎,其實也很好理解。當你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時,會引發他們的恐慌,如果你不能理解這種恐慌——是不是你就更加能理解那些不能理解你的人呢?

     

    沒關系,你可以參照一下,當有時候你看到你老公沉迷于打游戲時,你的心情如何?雖然不盡相同,但總有類似。

     

    假如你仔細斟酌,你會發現你有害怕,當你的老公打游戲、看電視、出去玩,你會有被“剩下”的感覺。這種感覺就像:我不是最重要的,你可以有你自己的生活,假如有一天沒有我,你也能過得很好,你的快樂不是全然由我給予的,你居然可以創造自己的快樂。

     

    父母曾經對你的,大概也類似如此。

     

    你居然沉迷在一本書里無視我,你居然可以擁有除我之外的快樂,我感到我不重要,不被你需要了。我通過打擾你學習的過程,毀掉你的注意力,從而使你失去學習的能力,從而使你永遠無能,永遠被我貶低,永遠留在我身邊。

     

    我在很多次,我的來訪者傾訴他父母對他們做下的事后,都會有憤怒。但我極少能從來訪者口中,直接聽到“憤怒”的情緒。

     

    有時候時機成熟,我會反饋給他們:其實我覺得此刻我有些憤怒。

     

    然而我的憤怒通常會嚇到他們,有些人會告訴我:我沒有,我能理解父母,我覺得他們也是愛我的。

    然后我就會覺察到的,我的憤怒會慢慢變為無力。

     

    我猜想這是我的來訪者投射給我的:假如我連對父母憤怒的權利都沒有,我還能做什么?我感到無力。

     

    我寫到這里,我感到很憤怒。我憤怒是因為我當下體驗到的就是憤怒,我覺得這個小孩當初不該受到這樣的對待,我替他憤怒;我因為我自己也曾經是孩子,我深深地共情他,我憤怒;我因為自己也為人母親,我憤怒于有些父母會這么對自己的孩子。

     

    我憤怒是因為我憤怒,而不是我要去譴責誰;

     

    我憤怒是因為有人遭受了這樣的對待,而不是我覺得犯下這件事的人該死;

     

    我憤怒是因為你可以這樣對我,我也可以憤怒。

     

    我原本想打:我憤怒是因為我得先允許自己憤怒,才能原諒你?,F在我改為:我憤怒是因為我得先真實地面對過自己,才能真實地面對你和世界。

     

    原諒不原諒,并不是最終的目的。

     

    于是這個孩子,一直不允許自己進入專注的世界中,她與開頭那個小男孩一樣,始終怒瞪著雙眼,監視著這個世界。父母曾經是她的整個世界,這個世界從未讓她安心。

     

    我也不知道該如何讓這個小孩立即變好,我也不確定她這樣是不好。

     

    首先能看到自己投射出去的敵意,一方面是曾經的世界存在的危險,一方面是你對這世界的憤怒;

     

    然后,假如覺得不安全,就先緊繃著吧,也許能順便夾死一只妄圖吸血的蚊子呢?注意力不集中——你不也活了這幾十年。

     

    最后,真實地流露你自己,不要試圖去掩蓋。很多問題,正是因為你不接納自己的害怕帶來的。

     


    上一篇: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得這樣管!?? 下一篇:世界正在偷偷犒賞“多陪孩子的父親”
    分享到:
    版權所有:河南領先心理咨詢有限公司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金水路英協路交叉口東南角盛潤國際廣場東座2002室
    電話: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 網址:http://www.yourcandyshop.com/

    豫公網安備 41010502002847號

    豫ICP備16018227號-1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国产网站_鲁大师好看视频在线观看_天天日天天操心_免费无码又爽又黄又刺激网站_99久久免费精品色_电影AV是免费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