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早戀不如引導早戀
更新于 2014-02-24 ? | 瀏覽次數 0
防早戀不如引導早戀,俗話說“抽刀斷水水更流”,古典著作中那么多深墻大院都擋不住富家小姐與落魄秀才的愛戀,這么幾條刻板的“不許”就真能擋住情竇初開的少年嗎? 粗暴地“防早戀”,不僅會激起青春期孩子“越不讓做越要做”的叛逆心理,還有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傷害。不久前有新聞報道,一男子小時候早戀,被母親狠揍一頓,造成心理陰影,長大后相親無數次,均以失敗告終,原因是他一和女孩在一起就會覺得不自在甚至惶恐。另一個男生則更慘,因為早戀被家長“教訓”,直接導致性取向扭曲。
事實上,所謂“早戀”,更多只是社會觀念上約定俗成的概念,但從生理科學與心理科學上說,都是個不折不扣的“偽命題”——人的青春期就是生物上的性成熟期,此時產生的“戀”是正常的,是“發于情”的。因此,無論是校方還是家長,都不應、也無法阻止這種情的萌發,防早戀不如引導早戀,通過加強溝通、倡導集體活動、普及健康的生理心理知識,令學生對異性懵懂青澀的情感能“止于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