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級現象太可怕!
更新于 2019-10-31 ? | 瀏覽次數 0
但凡重視孩子學業的家長,
一定都聽說過“三年級現象”。
一上了三年級,孩子似乎變“笨”了,上課聽不懂、作業不會做、成績直線退步……
甚至有孩子因為退步太大,開始自暴自棄,放棄學習。
有小學老師總結過:
三年級每科成績能維持在95分以上的,高三基本能考上一本。
“三年級是道坎,更是分水嶺。”家長們一定要重視起來,幫助孩子順利過渡三年級。
“三年級是道坎”
總結學生在三年級出現滑坡的幾種情況:
一二年級經???0多分,一下子跌到80分。
上課沒精神,經常開小差,也不積極回答問題。
作業錯誤率越來越高,就算做過的題也會一錯再錯。
不做作業不聽課,經常被老師批評、罰留堂……
家長都很擔心,明明之前成績挺好的,怎么一下子就跟不上去了?
有經驗的老師都知道,這是典型的“三年級現象”。
小學六年分三個階段,一二年級的孩子還太依賴父母,五六年級的孩子已經能夠自主學習。
而三年級則是過渡期,不同孩子會在這個階段拉開分水嶺。
尖子生對于學習有了自主性和自尊心,想要好好學,也想拿到好成績。普通生不主動、不自覺、不積極,也就慢慢掉隊了。
與其說三年級是道“坎”,不如說它是個“坡”,正是這道坡促使孩子抬起腳,往上走。
提醒不重視三年級的家長,孩子的前途可能斷送于此!
哪些孩子會出現“三年級滑坡”?
哪些孩子會滑坡?為什么?
有老師這樣強調:滑坡的背后,滑的是成績,缺的是習慣。
以下三類孩子最容易出現“三年級滑坡”:
◆ 基礎不扎實
一二年級只靠背書過關的學生,上了三年級明顯吃力了。
因為三年級更注重閱讀、理解。
基礎知識不扎實,基本功不過關,孩子就很難理解三年級復雜的知識,難以適應自主學習。
◆ 學習不積極
不聽課、不寫作業、不舉手發言、從不預習復習……這些你不以為然的壞習慣,會毀了孩子!
孩子學習不積極,是因為不把學習真正當成自己的事。又怎么可能學好?
◆ 自主學習能力差
我們所看到的成績滑坡,都是孩子的學習能力出了問題。
有些孩子十分依賴父母,不僅要父母督促著完成作業,甚至要家長幫忙做作業。
然而年級越高,家長的外力作用越來越弱,孩子自己跟不上,就掉隊了。
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品質,他們才能有效遠離“三年級現象”。
三年級學生必須具備的好品質
全國特級老師王崧舟認為,具備效率、習慣、專注以下三種品質的孩子,對“三年級現象”有強大的免疫力。
“三年級現象”的形成包含很多原因,為了孩子著想,家長應該做到:
◎ 關注孩子的學習效率
如果半小時就能完成的作業,孩子卻用了一個小時,家長就要警惕了。
學習效率直接影響了學習質量與效果。
提高學習效率,狠抓孩子的學習目的性。
規定時間,讓孩子按時完成作業;
把作業分成若干份,讓孩子依次完成;
拒絕拖延,要求孩子要做的事情要馬上做好;
制定目標,鼓勵孩子把壓力轉化為動力。
◎ 關注孩子的學習習慣
習慣是無形的力量,孩子成績的好壞,不僅與智力有關,更受到了學習習慣的影響。
培養學習習慣,狠抓孩子的學習自控力。
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時間表,要求嚴格執行;
鼓勵孩子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
每天做好預習復習工作,寫完作業還要自己檢查一下;
要求孩子自己整理書桌和書包,做事井然有序。
◎ 關注孩子的專注程度
注意力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和前提。專注的孩子,學東西會更快,各項能力也更優秀。
提高專注程度,狠抓孩子的學習質量。
保證好的睡眠,確保孩子有良好的精神狀態;
培養學習興趣,讓孩子在學中玩,玩中學,樂在其中;
打造安靜的環境,讓孩子專心學習。
“三年級現象”并不可怕
我們一起做好孩子前進路上的引路人
在關鍵時刻給孩子指明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