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血高管” | 警惕你可能遇到的“企業型精神
更新于 2018-01-09 ? | 瀏覽次數 0
4月9日,美聯航暴力拖拽、毆打醫生乘客,引起了軒然大波。
正當大家把憤怒的矛頭指向“美聯航”和“打人警察”時,美聯航CEO的一封員工內部郵件被爆出來。
他在郵件里明確表示支持員工的行為,“雖然出現這種情況我很遺憾,但我力挺你們的做法”。
與此同時,美聯航的前CEOGordon Bethune也發言力挺美聯航,他說:
“這名乘客不成熟的行為讓人感到困擾”。
“當你被要求下飛機時,你沒必要做出如此幼稚的舉動”。
美聯社前后兩任老板,冷血、毫無同情的態度讓人震驚。
為什么在面對無辜被暴打的醫生,他們能這樣無動于衷?
· · ·
實際上,在心理學研究里,這類“冷血的高管”并不少見。
“冷血的高管”,一般稱之為“企業型精神變態”。這不是一個醫學診斷,而是一種人格傾向性。在職場高層出現比例比較高。
這類老板,通常會做出貶低、嘲笑員工的行為,習慣性騙人,謊話連篇。
犯罪心理學家Robert D. Hare用“穿著西裝的蛇”一詞,來形容這類職場心理變態人士。
企業型精神變態:隱藏在職場里的蛇
-什么是“企業型精神變態”?-
很多人認為,精神變態=反社會的變態殺手、精神病患者,離我們很遠。
每100人中,就有一個精神變態。
除了精神變態罪犯,很多高功能的精神變態在職場呼風喚雨,這些人被稱作“企業型精神變態”。
他們沒有良知,缺乏同情心,不會關心別人,為追求自己的利益不惜一切代價。
研究表明,職場高管中符合精神變態的診斷標準的人,每100人中就有3-4個,是普通人群的3倍以上 (Babiak et al. 2010)。
他們表面上很有魅力,自我感覺極好,實際病理性說謊,詭計多端,操縱欲強。并且缺乏悔悟,情感淡漠,對自己的行為不負責任。
所有的精神變態都享受著,通過支配別人帶來的控制感,但企業型精神變態主要以心理方式傷害人。
比起暴力的精神變態罪犯,企業型精神變態能更有效地控制自己和他人的行為。他們將別人看作沒有生命的物件,可以被隨意使用。
-什么樣的企業容易吸引精神變態?-
現在公司人員流動多,不確定性越來越高,在這種環境下,個性殘忍的員工很難被發現。
一個習慣性撒謊的精神變態,善于偽造自己,編造自己過去的成功經驗。加上他展現的魄力、野心勃勃,也很容易得到領導的好感。
他們討好上級,虐待下級,行為非常具有破壞性的。
財富和權力導向的公司更容易吸引精神變態 (Boddy, 2011),因此企業型精神變態可能集中在經濟部門, 例如投資銀行、律師事務所等。
-十大精神變態比率最高的職業-
CEO、律師、媒體人、銷售、外科醫生、記者、警官、神職人員、主廚和公務員。
-企業型精神變態的16種特征-
-
表面上聰明而迷人,表現出冷冷的理性
-
幾乎沒有過度緊張的時候,不懼怕風險
-
不可靠
-
習慣性說謊
-
從來沒有悔恨或恥辱感
-
行為莫名奇妙就變得反社會
-
判斷力差,很少吃一塹長一智,認為自己比其他人都聰明
-
表現出病態的自我中心,沒有愛別人的能力
-
通常缺乏真誠地反應情緒的能力,普遍缺乏情感。
-
缺乏洞察力,不會自我反省。
-
經常偽裝得社會適應性強,油嘴滑舌,以避免被人“發現”
-
很可能是“趴體動物 ”
-
可能會假裝威脅要自殺
-
性生活不帶感情,不重要,不完整
-
總是無法遵守一種人生規劃
我們為什么說美聯航CEO
是“冷血高管”?
我們再回過頭看美聯航CEO寫的這封內部郵件。
CEO在信中說,自己無法理解“為什么這名旅客會做出那樣的舉動,拒不執行芝加哥機場安保人員的要求”。
與常人在看到視頻時的“憤怒”、“驚訝”或者“害怕”不同,他的反應是“無法理解”,這里看不出任何的情緒流露。讓人感到他很冷漠,沒有同情心。
其次,他在信中寫到:
“雖然出現這種情況我很遺憾,但我堅決力挺你們的做法,確保了飛機正常起降。 ”
在面對一個人的生命和安全,尤其是這名醫生是為了趕回去救人的情況下,這名CEO只關心飛機是否正常起飛,這一點表現出了極大的控制欲(Manipulativeness)和自我中心特質。
同時,他在信中提到被打醫生,說醫生在要求離開出飛機時,“大聲拒絕服從空乘指令”,并稱醫生表現出“好斗和破壞性”。
以及在安保人員強行將醫生帶離時,說醫生“不停反抗,還跑回機艙挑釁空乘和安保人員。 ”
然而我們在流出的視頻中可以看到,CEO的描述與我們看到的視頻有明顯出入,這一點也明確地反映出CEO有習慣性說謊的問題。
他不會自我反省,沒有悔過之意的特點。
以上幾點,都符合“企業型精神變態”的一些特質。
事發后,CEO的一篇公開聲明被網友惡搞:
危害:搞垮企業的三大暗黑人格之一
奧利弗·詹姆斯(Oliver James)將“企業型精神變態”、“自戀”和“馬基雅維利主義”(Machiavellianism: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的行為傾向),并稱為企業的三種黑暗人格。
他們的行為會對公司造成破壞。
根據克萊夫·博迪(Clive Boddy)博士的研究,企業型精神變態占職場霸凌的26%。
他們羞辱,恐嚇,騷擾他們的受害者,如果他們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會變得報復心很重。
他們也鼓勵他人這么做,這種行為就像病毒一樣在公司上下傳播。
不道德的的領導還會批量培養無良的后繼者,最后孕育出一個無良的公司,使整個社會蒙受影響。
一家公司的企業型精神變態越多,公司對社會負責,環境友好,社區公益,和員工承諾的回饋就越少。
正如哈爾博士在他的《良知全無》(Without Conscience)一書中所說,“如果我們無法發現他們,我們就注定要成為他們的受害者,無論是個人還是社會。”
我們需要警惕身邊這些“穿著西裝的蛇”,保護自己,也保護我們的社會不被他們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