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oue4o"><object id="oue4o"></object></li>
  • <noscript id="oue4o"></noscript>
  • <dd id="oue4o"></dd>
  • <dd id="oue4o"><sup id="oue4o"></sup></dd>
    鄭州領先心理咨詢
    預約電話: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金水路英協路交叉口東南角盛潤國際廣場東座2002室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我的位置: 首頁 > 心理障礙 > 社交恐懼 >
    社交恐懼

    如何陪孩子消化那些難受的情感體驗?

    更新于 2016-09-18 ? | 瀏覽次數 0

    一位媽媽在后臺留言,孩子做惡夢半夜醒來大哭,怎么辦? 

     

    怎么辦,告訴孩子別怕,媽媽在。

     

    你也會這么做是嗎?是就對了,這位媽媽也是這么做的。

     

    但后面還有一段話,“我一直在安慰孩子,媽媽在,別怕。但是孩子還是好害怕,好難受的樣子,后來就撲在我懷里哭了。怎么辦?”

     

    不是說了”別怕,媽媽在”嗎?好像還不太管用。

     

    為什么?因為孩子體驗到的是怕的情緒,但是他并不知道這個情緒是害怕,也不知道剛剛發生的夢境帶給他情緒的體驗該怎么面對。簡單來說,就是這件事,他還沒能夠自己消化。

     

    幫助孩子去消化不好的情緒體驗

     

    那如何幫助孩子去消化這些不好的體驗和情緒呢?一位朋友和我分享了他的做法。

     

    某天,朋友和他三歲的兒子在家里看電視,他們家的電視是超大屏幕的那種。正在播放廣告,忽然一頭兇猛的獵豹從屏幕奔出,可能是他們家電視屏幕太大太高清了,朋友形容說,感覺就是獵豹要從屏幕里跳出來一樣。他孩子當時嚇了一跳,然后跟他說好怕,接著就哭了起來。

     

    朋友看到孩子的反應,就抱著他兒子說,別怕,爸爸在…。但孩子還是挺害怕的,甚至說不要再看電視了。朋友情急之下,說了一句,那只是個廣告。廣告?兒子聽到他說只是個廣告這句話的時候,兒子的反應明顯好了一些。朋友說他這時似乎感覺到了解決方法。

     

    于是,這位父親就開始和孩子說得更具體:這只是個電視廣告,一個關于汽車的廣告,他們想用一只獵豹來表達他們的想法。但是,這個獵豹剛剛出現的時候就好像真的撲過來一樣,所以讓你覺得很害怕是吧。他們之所以用了一頭兇猛的獵豹是為了表達這款車跑得有多快多強悍…。

     

    還真有用,孩子不哭了,而且,后來看電視的時候也多次看到了這個廣告片段,孩子沒有再害怕,甚至會對他說,這只是個廣告。

     

    這,什么原理呢?

     

    英國精神分析學家比昂在他的阿爾法功能理論里提到了情感的分類,他把情感分成了可以承受的情感體驗和難以承受的情感體驗。好的父母可以作為孩子的情感體驗的容器,并且把孩子不能承受的那些情感體驗給予概念化,然后再將這些容易消化的內容返回給孩子。整個過程簡單來說,就是為孩子的情緒體驗命名,陪孩子消化那些難以承受的情感體驗。

     

    父母的抱持,可以讓孩子情緒緩和

     

    我的朋友,恰巧是不經意的給孩子做了這么一個工作。首先,他接住了孩子的情緒,沒有不耐煩,也沒有覺得這是一件小事。要知道,很多成年人這時候可能會認為,這是一件小事情,會說電視是假的,那個豹子是假的,不會過來的。但對孩子來說,他的情感體驗是真的,他是真的被這個畫面嚇到了,他的身體的緊張、害怕、焦慮等等這些體驗都是真的。

     

    這位父親在抱持孩子情緒的過程中,不經意的說了一句“這是廣告”,然后再詳細的和孩子描述了廣告的內容,畫面給孩子帶來的感受,最后再歸納一次,這只是個廣告。

     

    經過父親這個容器的一輪加工之后,孩子就認識了剛剛的這個情緒體驗,因為有這么個抱持性的容器,可以讓孩子的情緒得到過渡,原來那種未知的害怕的體驗得到了一個可以用語言描述出來的東西。當一件事情,一個無名的情緒可以很好的表達出來之后,感覺就不像是未知的,不確定的東西了。再加上父親這個容器很鎮靜,很穩定的時候,孩子就會覺得更有安全感,那些難以承受的情緒體驗就得到了消化,變得可以承受了。

     

    而且,這個孩子之后多次再看到這個廣告的畫面時,他就能自己學會轉化和消化這些情緒,同時,他內在的情感空間也逐漸擴大,這是非常重要的心智功能??腕w關系心理學家溫尼科特就曾經提到過 “抱持性環境”理論。“抱持性環境”,用英文講就是“holding environment”。

     

    提供抱持性的環境能有效處理和減緩嬰兒面臨的無法處理的沖擊,提供空間讓嬰兒“繼續成長”,而這對他們的精神整合非常重要。

     

    再來看看那個孩子做惡夢半夜醒來大哭的事情,怎么辦?除了告訴孩子,別怕,媽媽在,我們還可以再具體的描述一下孩子的經歷的體驗。“剛剛你做了一個惡夢是嗎?這個惡夢是不是讓你感覺很害怕。媽媽在,媽媽抱著你”。這比只對孩子說別怕要有用得多。

     

    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當我們處于情感受挫時,如果能得到一個環境的情感的支持與理解,讓我們的情緒在這個容器里面去釋放,但卻依然可以感受到這個環境給予的寬容、關懷和支持的話,并且我們投射出來的負面信息,再把處理過的信息進行反饋。那么通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和消化,就可以從難受的情緒體驗中走出來,而且心靈會因為這種環境的照顧而獲得成長。

     


    上一篇:在復雜的世界里,做一個簡單的人?? 下一篇:短文《年輕》
    分享到:
    版權所有:河南領先心理咨詢有限公司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金水路英協路交叉口東南角盛潤國際廣場東座2002室
    電話: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 網址:http://www.yourcandyshop.com/

    豫公網安備 41010502002847號

    豫ICP備16018227號-1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国产网站_鲁大师好看视频在线观看_天天日天天操心_免费无码又爽又黄又刺激网站_99久久免费精品色_电影AV是免费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