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抑郁癥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認識抑郁癥
更新于 2021-04-28 ? | 瀏覽次數 0
又是一樁悲劇的發生,讓世人深痛不已。
據新浪媒體報道:2021年4月8日下午一點,在四川樂山中心城區一所小區內,一名17歲的高中女學生卻從33樓天臺跳下,永遠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據了解,該女孩多次輕生,患有抑郁癥。造成這樣的悲劇,家人有很大的責任,社會也有一定的責任。愿死者安息,生者警惕!抑郁癥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認識抑郁癥,不了解抑郁癥。
抑郁癥是世界第四大疾病,預計到2020年將成為第二大疾病負擔源;但我國對抑郁癥的醫療防治還處在識別率低的局面,地級市以上的醫院對其識別率不足20%,只有不到10%的患者接受了相關的藥物治療;而且,同時,抑郁癥的發?。ê妥詺⑹录┮验_始出現低齡(大學,乃至中小學生群體)化趨勢。
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抑郁癥,抑郁癥是抑郁障礙的一種典型情況,包括抑郁障礙,產后抑郁,創傷后抑郁等。
抑郁癥的診斷主要應根據病史、臨床癥狀、病程及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典型病例診斷一般不困難。國際上通用的診斷標準一般有ICD-10和DSM-IV。國內主要采用ICD-10,是指首次發作的抑郁癥和復發的抑郁癥,不包括雙相抑郁。
臨床診斷為抑郁癥,其核心癥狀是顯著持久的情緒低落,興趣減退等。自殺是抑郁癥最嚴重的后果之一,約1/5的抑郁癥患者會自殺。
抑郁癥也滿足以下癥狀:
嗜睡或者失眠,食欲改變,興趣和愉快感喪失、精力不濟,集中注意能力降低,思維遲緩,自卑,渾身乏力,自罪觀念和無價值感(無用),感到自己無能為力、孤立無援(無助),認為前途暗淡悲觀(無望),由此產生的自殘,自殺。每次出現持續兩周以上。
同時伴隨的軀體癥狀還包括便秘,慢性疼痛,性欲減退。陽痿、閉經等。軀體不適還可以涉及各臟器,如惡心、嘔吐、心慌、胸悶、出汗等。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的癥狀也很常見。
抑郁癥的人群基本以下性格多見:
1. 內向、孤僻性格的人,容易患抑郁癥。這類性格的人群不太善于表達而多將壓力和負面情緒堆積在內心,長期累積就會陷入更嚴重的抑郁絕望之中。
2. 敏感多疑和認真固執性格的人,也容易患抑郁癥。
這類人群通常做事追求完美,達不到心目中的標準就會產生極大的失落感、自責感。又因為固執促使其喜歡鉆牛角尖,考慮問題比較極端。這樣的惡性循環就會更加重心理壓力,最終導致抑郁癥的發作。
以上性格類型多見,但并不等于這樣性格的人就一定得抑郁癥。
研究數據表明,女性更容易患抑郁癥,女性大概是男性的兩倍。其它不同的年齡,職業等因素都沒有必然的聯系,抑郁癥發病率的差異并不大。
特別需要知曉的是。對抑郁癥患者追蹤10年的研究發現,有75%-80%的患者多次復發,所以抑郁癥患者需要愈后預防性治療。發作三次以上應長期治療,甚至終身服藥。維持治療的藥物劑量多數研究認為應該與治療劑量相同,還應定期門診隨訪觀察。
需要指出的是,抑郁癥的治療效果可達60-70%,因此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定時服藥,大多數患者的癥狀可以緩解,且能夠恢復病前的狀態,恢復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
臨床常用的治療抑郁癥的藥物通常有: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選擇性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SNRIs)、去甲腎上腺素和特異性5-羥色胺能再攝取抑制劑(NaSSAs)、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攝取抑制劑(NDRIs)等。
同時心理治療和社會支持系統對預防抑郁癥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應該盡可能解除或減輕患者過量的心理負擔和壓力,幫助患者解決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困難及問題,提高患者應對能力,并積極為其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防止復發。
抑郁癥其實并不可怕,可防可治。最可怕的是對抑郁癥不知不問不理不治。了解抑郁癥,關注身邊的親朋好友,如果有抑郁傾向的可以多給關心和照顧。如果需要幫助,可以向專業醫院或心理咨詢尋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