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oue4o"><object id="oue4o"></object></li>
  • <noscript id="oue4o"></noscript>
  • <dd id="oue4o"></dd>
  • <dd id="oue4o"><sup id="oue4o"></sup></dd>
    鄭州領先心理咨詢
    預約電話: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金水路英協路交叉口東南角盛潤國際廣場東座2002室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我的位置: 首頁 > 心理障礙 > 抑郁 >
    抑郁

    河南領先心理咨詢專家咨詢師迦南老師:你不需

    更新于 2021-06-06 ? | 瀏覽次數 0

    01

    知乎上看到一位女孩兒的抱怨:

    小時候家里窮,過年買新衣服的時候,她總會說:“給弟弟買吧,我不要!”

    其實,她的內心是多么渴望一件新衣服,甚至暗暗希望,媽媽也會給她買一件。

    當然,最后衣服只買給了弟弟。

    上大學的時候,每個月的生活費不超過五百,穿著土氣臃腫的衣服。

    可每學期結束后回家的時候,她總會給家里人捎帶一些外面的特產,所有人都覺得她很懂事!

    有一次,父親開車被撞,幸好并不嚴重。媽媽讓她打個電話給她爸。

    她問媽媽:“告訴弟弟了嗎?”

    媽媽回答:“沒有,怕影響他找工作。”

    她有點難以理解:“你怎么不怕影響我的工作呢?”

    媽媽說:“你乖,你比弟弟懂事??!”

    小時候,奶奶帶著我和堂哥去親戚家喝喜酒。

    親戚家的鄰居種了不少柚子樹,送了幾個過來給大家吃,對那時的小孩來說,算是美味了。

    吃完后,堂哥還嚷嚷著要,奶奶說沒有了,堂哥不信,先是鬧,然后哭,最后干脆在地上打滾,奶奶無奈,只好花錢去鄰居家買了一個。

    切開后,他要一個人獨吃,不知是誰拿了一瓣,他又不樂意了,又在地上直打滾,奶奶又給他買了一個。

    那時的我干巴巴地望著這一切,其實,我也想要!

    但父母從小教育我:要懂事,不能向別人要東西。

    我只好用渴望的眼神望著奶奶,希望她能讀懂我背后的訴求。當然,最后的結果是:我沒有!

    “懂事”,最大的特點是:不能提要求,不能麻煩別人!

    所以,懂事的孩子往往這樣:

    明明想吃的東西,卻說不要;

    明明想買的東西,卻說太貴;

    明明想做的事情,卻說不去。

    ……

    當然最后的結果往往是:想吃的東西吃不到,想買的東西買不成,想做的事情做不成。

    難怪有人說:懂事的孩子沒糖吃!

    02

    “懂事”意味著失去自我。

    “懂事”意味著討好他人。

    “懂事”意味著活在別人的評價標準里?!?/p>

    “懂事”和“乖”,是家長、大人們對小孩子的最高贊譽?!?/p>

    在很多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們會有意無意的用“乖”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好壞。在學校“孩子平時聽話嗎?”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在家里也總會對孩子說“你要聽話,聽話就會怎樣怎樣,不聽話就會....”

    家長們互相碰面,聊起孩子,也會互相夸獎“你家孩子真乖”等等。

    小孩子心里知道:自己表現得“乖”,大人就會高興,自己聽大人的話、察看大人的臉色行事,大人就會喜歡自己,夸自己“懂事”。

    為了得到大人們的喜愛和表揚,為了少受到處罰和責罵,孩子們漸漸學會了將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到了一邊,努力做出那個“乖”的模樣讓自己討人喜歡。

    很多心理分析師、療愈師都有這樣的結論:

    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后心理問題越多;小時候表現得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長大之后往往心智越成熟。

    03

    那么,為什么小時候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以后反而心理問題越多?

    “懂事”意味著討好大人,忽視真實的自己

    我很清楚的記得,我小的時候,奶奶帶我出去玩。路過路邊的糖果攤,奶奶指著說:“想要嗎?”

    我搖搖頭說,“不想要。”奶奶滿意了,說:“這孩子最乖,從來不亂要東西。”

    從心底來講,小小的我,其實是想吃那色彩繽紛、酸甜可口的糖果的。只是,“懂事”和“乖”,是那個年代對小孩子的最高贊譽。

    我從心里模模糊糊知道,我“乖”就會讓大人高興,于是,敏感的我把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到了一邊,努力做出那個“乖”的模樣讓自己討人喜歡。

    長大以后,我成了一個不懂拒絕別人、疲憊不堪的“爛好人”。

    心理咨詢師告訴我,很多小時候很乖的孩子,長大了心理問題較多,原因就是,他們以滿足他人意愿、獲得他人首肯為生活主導,失去表達自我的聲音,忽略自己的真實需求,內心壓抑十分痛苦。

    “懂事”意味著不敢表達真實情緒

    曾經有一位媽媽留言:我的孩子平時很乖,入幼兒園時非常順利,不哭不鬧,但是一兩周后卻出現了愛打人、半夜哭醒的問題。為什么?

    我直截了當的說:與其說你的孩子聽話乖巧,不如說你的孩子沒有安全感。正常情緒下的孩子,沒人愿意去幼兒園。

    因為3歲的孩子還不明白為什么去幼兒園,以為去幼兒園就是見不到爸爸媽媽了。如果孩子不哭不鬧,說明她覺得要做一個你們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就不能哭鬧。

    她知道不哭鬧才會讓你們更喜歡她。

    換句話說,她在壓抑自己真實的內心想法。

    可是,孩子的感受只能通過其他的方式宣泄出來。她上幼兒園以后愛打人、半夜哭醒,都是內心的宣泄。

    越“乖”的孩子,獨立能力越差

    為什么小時候“乖”的孩子可能學業出色,然而在人生取得更大成就的卻是那些小時候調皮搗蛋的孩子?

    因為,越“乖”的孩子依附性越強,自主性越差。

    “乖”孩子身上有家長太多的控制感。父母期望我們走在一條可以復制黏貼的道路,過著一個大家都認同的理想生活,這就是“乖孩子”。

    越乖的孩子,隨著他漸漸長大,他就會從一個不提問的“乖”學生、成為一個唯唯諾諾的“乖”員工、感情上讓婆婆包辦的“媽寶男”、生活上不能完全自主的爛好人。

    從這個角度講,取得很高成就的人,都不“乖”。

    04

    阿德勒曾說:

    “人是需要這種盡管被討厭但還是敢于做自己的勇氣,這樣才可以逃脫無法做自己的羞恥感,獲得真正的幸福。”

    懂事的孩子就是缺乏這種做自己的勇氣,如同成年人般的成熟與穩重讓他們犧牲了任性一次的權利。

    懂事的孩子長大后通常會變成“老好人”,他們的“好”并非全部來自于愛,而是出于恐懼。

    這些懂事的孩子,長大后也大多難以真正地幸福。

    你學會了心思細膩和察言觀色,但你也過的很辛苦。

    你努力把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別人,羨慕那些能夠哭鬧撒潑的人,

    但你不行,

    你一個人消化著難過,即使很難,也只能一個人悄悄的哭。

    這個世界上除了懂事和成熟,還有兩個詞叫做“委屈”和“不快樂”。

    王菲給女兒寫過一首歌,其中有一句歌詞:你不能去學壞,你可以不太乖。

    蔣方舟說了這樣一段話:

    真正能夠欣賞到你的人,永遠欣賞的是你驕傲的樣子,而不是你故作謙卑和故作討喜的樣子。

    我希望你,永遠不需要懂事。

    因為懂事太苦。整理自網絡,旨在分享。

    苦在心里。

     


    上一篇:抑郁癥心理咨詢:如何陪伴“抑郁癥”的家人或?? 下一篇:河南領先心理咨詢陳玲先博士推薦閱讀:母親抑
    分享到:
    版權所有:河南領先心理咨詢有限公司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金水路英協路交叉口東南角盛潤國際廣場東座2002室
    電話: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 網址:http://www.yourcandyshop.com/

    豫公網安備 41010502002847號

    豫ICP備16018227號-1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国产网站_鲁大师好看视频在线观看_天天日天天操心_免费无码又爽又黄又刺激网站_99久久免费精品色_电影AV是免费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