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oue4o"><object id="oue4o"></object></li>
  • <noscript id="oue4o"></noscript>
  • <dd id="oue4o"></dd>
  • <dd id="oue4o"><sup id="oue4o"></sup></dd>
    鄭州領先心理咨詢
    預約電話: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金水路英協路交叉口東南角盛潤國際廣場東座2002室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我的位置: 首頁 > 心理障礙 > 抑郁 >
    抑郁

    為什么我們活得這么累?功績主義,正在批量生產抑郁癥患者

    更新于 2023-04-19 ? | 瀏覽次數 0

    你最近過得累嗎?


    前段時間,我刷到一條很火的視頻。


    一個女孩神情疲憊地坐在地鐵上,背景音樂很悲傷,文案只有6個字:


    「下輩子不來了」。


    431萬點贊,54萬評論,42萬轉發。


    女孩回應說:當時是家庭、工作、感情太多事情堆在一起崩潰了,「我那天在地鐵上真的很難過很累,甚至絕望」。


    圖片


    評論區很多網友用自己的經歷安慰她。


    有個男生發了自己的義肢照片說:


    圖片


    有個患糖尿病7年的女生說:


    圖片


    有個男孩那天20歲生日,下班被查身份證,警察查完卻對他說了句生日快樂,他當場哭了。


    圖片


    這些安慰,很暖。


    每個人都在竭盡全力地活著。


    但也有很多人覺得,雞湯只是一時的安慰劑罷了,生活真的好累,紛紛哀嘆:


    「下輩子真的不想來了」。


    圖片


    不知你有沒有感覺到,這幾年大家活得越來越累了。


    有多累呢?


    我想起韓劇《我的解放日志》,劇中的主角三兄妹住在鄉下,在首爾上班。


    每天早上7點出門,坐公交,再轉地鐵,每天來回通勤3小時。


    姐姐自嘲:「下班時天是亮的,回到家卻天黑了,我是沒有傍晚的人呢?!?/em>


    到家癱在床上,連洗澡的力氣都沒了。


    圖片


    妹妹美貞也在日復一日的通勤和內卷的職場中,能量耗盡:


    「我累了。我不知道是從哪里開始出了問題,但我就是累了。


    所有的人際關系都像是在勞動。清醒的每個瞬間,都在勞動?!?/strong>


    一天24小時里,讓她感覺「還可以」的時間,大概只有1~2個小時。


    「剩下的時間我都在硬撐……不知道為什么虛度的時間這么長,感覺把80年的人生壓縮成8年,快速過完也無所謂,什么都不做也覺得倦怠。


    但我還是像趕牛的人一樣,舉步維艱地拖著自己向前走?!?/strong>


    相信很多人,都深有同感。


    今天,壹心理想和你聊聊:


    為什么現在的人活得那么累?


    圖片



    圖片

    正在被倦怠感侵蝕的當代年輕人

    你有過這種感覺嗎:


    每天忙著重復生活,像上了發條一樣,高速運轉;


    做什么都追求「有價值」「有意義」「有成長」,不允許自己做「無用之事」;


    一旦沒有學習和進步就很焦慮,害怕自己會被淘汰,被迫內卷;


    休息時也不敢真正放松,失去感受快樂的能力……


    不只是身體上的累,更是精神上、心理上的耗竭,又忙又累又不開心。


    都說生活是自己選擇的,可我們為什么要活得這么累呢?


    我想和你分享朋友 @廢廢 的故事。


    她已經連續加班半個多月了,“累”這個字,是群聊里天天出現的高頻詞。


    圖片


    @廢廢 很后悔當初沒有選擇另一家公司,雙休,工作輕松,壓力小。


    為什么呢?


    你可能很難相信,因為太安逸了。


    每個人都準點下班,一周的工作量,她一天就能完成。


    她反而感到害怕。


    怕以后的簡歷不好看。怕躺平后就再也爬不起來了。怕以后怪自己不夠努力……


    再三糾結下,她選擇了如今的「內卷」公司,每天忙得累成狗,只有去洗手間的幾分鐘能喘口氣。


    「其實我也好想躺平啊,但內心總有個聲音不允許?!?/strong>


    還有北漂8年的朋友 @白日夢。


    在長期加班熬夜和高壓工作下,她收獲了乳腺結節、頸椎病、偏頭痛等常見的「職場病」。


    直到上個月,連續熬了3個通宵趕項目后,她頭發開始大把大把地掉,「觸目驚心的那種」。


    她怕了。


    可還是不敢辭職。


    「身上還背著幾十年的房貸,而35歲危機就像一個定時炸彈,一停下來就完了?!?/strong>


    為什么會這樣?


    哲學家韓炳哲在《倦怠社會》指出:我們都活在拼命「自我剝削」的環境里。


    怎么理解呢?


    韓炳哲用被束縛的普羅米修斯對自我剝削做了隱喻:


    「一只鷲鷹每日啄食他的肝臟,肝臟又不斷重新生長,這只惡鷹就是他的另一個自我,不斷同自身作戰?!?/strong>


    這種追求工作和效績的最大化的自我剝削,已經超越了馬克思語境下資本的剝削,而是一種內在的剝削。


    因為「它伴隨著一種自由的感覺。剝削者同時是被剝削者,施虐者和受害者之間不分彼此?!?/strong>


    簡單來說,就是即便沒有任何外力壓迫的情況下,我們也完全自愿地剝削自我——要努力奮斗,要出人頭地,要買房買車……


    直至,精疲力竭。


    圖片

    圖片
    “功績主義”
    正在批量生產抑郁癥患者

    韓炳哲認為,21世紀的社會是一個功績社會,崇尚自我剝削的功績主義。


    功績社會其中一個標志性癥狀,就是生產抑郁癥患者和厭世者。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22年的統計,抑郁癥已成為全球常見疾病,全球有超過3.5億人罹患抑郁癥,近十年來患者增速約為18%。


    而據《2022年國民抑郁癥藍皮書》,我國目前患抑郁癥人數已有9500萬。


    精力枯竭、抑郁癥等精神疾病,正在成為21世紀的流行病。


    我想起前段時間,一個叫彎彎的女孩分享了自己「失敗」的人生經歷。


    211大學畢業,畢業5年換了十幾份工作,快30歲了,存款不足5000元。


    別誤會,她并非游手好閑,好吃懶做。


    從小到大,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她一直都是努力向前沖的狀態。


    她曾經有一份工作,經常凌晨2點才下班,被榨干了身體,系鞋帶連腰都彎不下去,去醫院一檢查,兩節腰椎突出,醫生說這是不可逆的,好不了。


    后來,經歷了裁員、失戀,存款也快花光了,她整個人特別破碎,「覺得自己工作不行,感情也不行,特別一事無成?!?/strong>


    她明明已經很努力了,結果還是失敗。一次次嘗試,還是失敗……


    再后來,她在考研的過程中開始失眠,經常做噩夢,夢到怪獸把她撕成兩半,哭著驚醒。


    醫生診斷,是抑郁。


    圖片
    △圖源:B站up@啊哈

    為什么過度自我剝削,可能會導致抑郁呢?


    因為我們從小到大,大都會被灌輸這樣一個觀念:


    只要你有能力,就可以得到相匹配的金錢、名望、地位。


    只要你足夠努力,就會得到應有的回報,實現你的理想和自我價值。


    所以我們都心甘情愿地自我剝削,壓榨自己去「成就自我」。


    我們不但要和別人競爭,更要和自己競爭,不斷試圖超越自己,拼命學習和工作,精進自我,熬夜加班,接受996甚至007……


    而當我們發現,盡管不斷消耗自身,乃至精疲力竭,我們卻依然無法實現外界標準認可的目標——


    賺不到錢,買不起房,找不到滿意的工作,35歲可能被裁員,甚至可能65歲才能退休,夢想逐漸一個個破碎……


    就很容易陷入強烈的自我譴責和攻擊:


    為什么別人可以,我做不到?


    如果當初我再努力一點,結果可能就不會這么糟了。


    一定是我不夠好,我不行。


    在理想自我面前,真實自我似乎永遠是一個失敗者。


    在毀滅性的精力枯竭和自我攻擊下,抑郁癥就爆發了。

    圖片
    △圖源:B站up@啊哈

    圖片
    我們怎樣才能停止自我剝削?

    我猜,一定會有人說:


    在這個高度競爭的快節奏時代,你不卷就是會被淘汰,能怎么辦?


    生存壓力就擺在那里。


    確實,個體很難撼動大環境。


    每個人都希望,大環境可以慢慢變好,越來越完善。


    在此之前,或許我們也可以思考,怎樣才能減少自我剝削,讓自己活得稍微松弛一點?


    我想和你分享3個小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1. 允許自己停下來,恢復「沉思的生活」


    韓炳哲認為,我們如今生活的世界很少有間隔和休息。


    為了提高效率,一切間歇都被取消了。


    而過度的信息刺激,會悄無聲息地將我們的注意力碎片化,讓我們逐漸喪失沉思的能力。


    所以你會發現,你變得很難忍受無聊,很難沉下來做一件事,做什么都追求快速、高效、刺激,外界的一切影響都會無限被放大。


    比如你每天刷的朋友圈和各種社交平臺,都充斥著各種成功人士的勵志故事:


    「畢業3年,存款百萬」;


    「下班后搞副業,月入5位數」;


    「22歲畢業回老家結婚生娃,幸福美滿」;


    「25歲考公上岸,端上鐵飯碗」……


    好像只有自己一事無成,被同齡人甚至是00后拋棄,越來越焦慮。


    尼采認為,受到信息刺激后立刻做出反應,這已經是一種疾病、一種倒退,也是疲勞、衰竭的征兆。


    我們應當允許自己慢下來,擁有讓生活「停頓」的能力,恢復一種沉思的生活。


    才能抵抗那些蜂擁而至、不由自主的信息刺激,找回深度的專注力,真正回到自己的生活中來。


    圖片


    2.練習說「不」的能力,拒絕過勞的人生

    韓炳哲提到,人有2種能力。


    一種是積極的能力,即:去做某事的能力。


    另一種是消極的能力,即:有能力「不去做某事」。


    而按照尼采的說法,就是說「不」的能力。


    「如果一個人只擁有去做某事的能力,缺少不做某事的能力,那么他將陷入致命的過度活躍之中」。


    因為當一個人篤信「一切皆有可能」,只允許自己不斷向前跑、往上爬,很容易陷入過度積極的自我奴役。


    結果發現,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一切都沒有可能」,又沒有力量做自己的主人,根本無法讓自己停下來,于是被過勞的人生壓垮。


    所以,我們要不斷練習說「不」的能力——我拒絕按照功績社會的要求去飛速運轉。


    用反抗性的拒絕,去應對系統性的暴力。


    比如我們經常會給生活列「to do list」,現在你可以嘗試列一個「not to do list」:


    30歲不買房買車,不是人生失??;


    35歲做不到管理層,人生也不會毀掉;


    40歲還沒結婚生子,也可以很幸?!?/em>


    允許自己拒絕千篇一律的人生標準,拒絕按部就班的社會時鐘,拒絕那些讓自己精神癱瘓的事情。


    如此,才有力量不被外界的評價壓垮,逐漸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節奏。


    圖片


    3.當個「廢物」也沒關系


    當你因為自我剝削,感到很累、很焦慮、很抑郁的時候,先不要急著自我懷疑和自我攻擊。


    換個角度想想,這或許是你的大腦在保護你。


    它是在提醒你:


    很痛苦的話,不努力也沒關系的,人生不會完蛋。


    前面提到「畢業5年存款5000」的彎彎,還有她的好朋友超超,中傳碩士畢業卻不斷失業,甚至去火鍋店做過保潔。


    她們的“失敗”故事走紅后,很多網友感慨:


    「少數人把自己少數的成功經驗,當成一個普世的道理講出來,讓別人引以為鑒,但其實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em>


    彎彎既感動又心酸。


    她在世俗的成功標準下拼命奔跑了近30年,把自己的人生走進了死胡同,覺得好像除了考研考編沒有別的出路。


    直到經歷透支身體的工作、被裁員、考研不順、抑郁暴擊之后,才與自己和解,接受自己的普通,允許自己「當個廢物」。


    她開始學習心理學,每天開開心心地睡覺,該吃吃該喝喝,反而感到從未有過的自由和開闊。


    「把人生搞砸了也沒關系,你還是可以很開心」。


    是啊,我們的教育總是教我們如何成功,卻很少教我們失敗的能力。


    以至于我們忘了,人生是曠野,不是軌道。


    不管你往哪個方向走,都一定不會是死路。


    只要有一個健康的身心,一切都可以重來。


    圖片
    △圖源:B站up@啊哈

    圖片
    寫在最后
    想起《我的解放日志》里,女主說,一天只要有5分鐘喘口氣,她就能撐下去。

    她去便利店順手給別人開門,會因為對方的一句“謝謝”開心了7秒。

    早上醒來,會因為想到那天是禮拜六, 而開心10秒。

    就這樣, 每天集滿5分鐘,就是她撐下來的生存之道。


    你看,我們普通人啊,只要有一點點甜就很容易滿足。

     

    圖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上一篇:治“精神內耗”的二舅:他能治好什么,又治不好什么??? 下一篇:為什么抑郁癥患者會選擇死亡來作為解脫?
    分享到:
    版權所有:河南領先心理咨詢有限公司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金水路英協路交叉口東南角盛潤國際廣場東座2002室
    電話: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 網址:http://www.yourcandyshop.com/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国产网站_鲁大师好看视频在线观看_天天日天天操心_免费无码又爽又黄又刺激网站_99久久免费精品色_电影AV是免费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