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oue4o"><object id="oue4o"></object></li>
  • <noscript id="oue4o"></noscript>
  • <dd id="oue4o"></dd>
  • <dd id="oue4o"><sup id="oue4o"></sup></dd>
    鄭州領先心理咨詢
    預約電話: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金水路英協路交叉口東南角盛潤國際廣場東座2002室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我的位置: 首頁 > 心理障礙 > 自閉 >
    自閉

    心理學:為什么優秀的人更容易感到孤獨?

    更新于 2019-08-19 ? | 瀏覽次數 0

    人為什么會陷入孤獨?

     

    感到孤獨,可能是因為你對當下的近況感到不滿意。
    ——《生活需要孤獨感》
     

     

    很多人認為,孤獨是一個人能夠經歷的最痛苦的情感狀態之一。

     

    因為,在最輕度的情況下,孤獨可能只會讓我們感到失望和不愉快;但在最嚴重的情況下,孤獨也可以是一種讓人完全無法忍受的折磨感。

     

    有心理學家認為:

    孤獨是由于人們沒有獲得足夠的、令自己滿意的社會聯結,而導致的不舒服的情緒體驗。

     
     

     

    “孤獨感”的存在,提示了自我某個層面的“失聯”狀態,每一次讓人感覺凄涼、沉寂的孤獨感,都在提示我們需要與某個人、某種心理活動、某種生存狀態,建立和保持聯結。

     

    在知乎上看過@馮丹彤的帖子,說可以把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體驗到的孤獨感,分為:

     

    人際孤獨、心理孤離、存在孤獨

     

    第一層面:人際孤獨
     
     
     
     

    意指和他人的分離。

     

    當我們和親人、朋友、戀人,分隔兩地、無法面對面交流時,我們會自然地產生想念、懷念的感覺。

     

    雖然我們可以暫時把注意力大量地投注于外界的事務,但伴隨著身心的疲憊,我們內心想和人交流、談心的渴望也會慢慢升起。

     

    在匆忙之余如果沒有人可以去傾訴、交流,那種無人應答的孤獨感,會很強烈。尤其在遭遇事業不順、人際沖突時,內心的創痛感,在無人可以傾訴的背景下,會被放大。

     

     

     

    第二層面:心理孤離
     
     
     
     

    是指情感和理性、自我要求和真實感受之間的分離。

     

    歐文•亞龍總結道:

     

     人如果過多的壓抑了自我的情感,只在認知和理解上,和自己保持聯系,壓抑自我的感受和欲望。

     把“應該”或“必須”當成自己的愿望、不相信自己的判斷或埋沒自己的潛力,都被稱為心理孤離。

     

    在日復一日的生活、工作中,我們時常體驗到重復感。

     

    并不清楚自己為什么要這么做、體會不到這么做的意義,只是盲從于大多數人的意見、遵從于過去的習慣而維持原樣。

     

    這一過程已經不再帶來新鮮的體驗,我們成為我們心靈上的陌生人,我們與內心的需要、深層的體驗失去聯結。

     

    第三層面:存在孤獨

     

     
     
     
     
     

    指的是“個體自身與任何其他生命之間無法跨域的鴻溝,是一種更基本的孤獨——人與世界的分離”。

     

    我們承受著只有我是我,我也只能是我的困境。成長的過程,不斷驅使我們走向未知、告別熟悉的環境和依賴。

     

    這不斷觸碰未知的自我、未知的世界時,我們飽受著無法被人理解、無法再放下自我、投身于關系的孤寂感。

     

    這是無法抗拒的孤獨,是最強烈的孤獨感。

     

    都說古來圣賢皆寂寞,可現代人不管是否單身、業余時間是否充裕,孤獨指數都比以往任何時代高。

     

    我們經歷了獨生子女政策,望著空巢老人的結果,又趕上了城市化建設,積極響應農村包圍城市的號召,背井離鄉成為都市螺絲釘。

     

    盡管城市燈紅酒綠人潮擁擠,孤獨卻見縫插針,高頻度的身體接觸反而拉開了巨大的心理距離,孤獨成為一種社會集體心理。

     

     

    孤獨不是消極情緒,而是一種矯正機制

     

    隨著閱歷、見識和財富的增長,一些80、90后逐漸步入精英人群的行列,成為新一代城市中產。

     

    隨著事業上升、生活物質豐富,外在的環境變的越來越好,而他們的內心卻時常感到孤獨。

     

    這種孤獨不是由沒有伴侶、背井離鄉等生活狀態引起的,而是抽離生活之后回歸內心深處的自我感知。孤獨正在成為一種“精英病”。

     

    《生活需要孤獨感》中說:

     

    孤獨不是消極情緒,而是一種矯正機制。

    精神分析大師弗羅姆瑞茨晏說:

     

    孤獨是一種我們會不計代價想要去避免的東西。我們的潛意識能夠為了逃避它,能夠作出許多超出我們想象的事情來。

     

    但另一方面,我們可能也不曾想過,孤獨的存在有時對我們來說也存在著服務的意義和功能,與我們看起來的表現不同,我們往往在潛意識里會秘密地主動尋求孤獨。

     

    寂寞會發慌,孤獨則是飽滿的,是莊子說的“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是確定生命與宇宙間的對話,已經到了最完美的狀態。

     

    之前很火的日劇《家族的形式》中的主人公永里大介,他經過多年的努力,在東京購得了一套大型的獨居公寓,禁止外人隨意入內。大介崇尚獨處與自由,拒絕婚姻。除工作外,他的日常愛好就是健身、騎行、旅游。

     

     

     

    現代人的一個普遍感觸是,人越長大越孤獨。而與之伴隨的另一個有趣現象是,人似乎越長大也越喜歡獨處。

     

    當下的我們,被工作與生活逼迫的在公眾場合頻繁拋頭露面;日益發達的科技,也逐漸開始侵占個人空間、銷蝕工作與生活的界限。

     

    人際交流上,我們常常發現自己置身于陌生的人群中,為了某些目的而進行淺層的交流。之前的好友們也都各自忙碌著,我們通過手機互相安慰取暖。

     

    再后來,可能就會選擇獨處了。我們開始在自己的空間里完善自己,一個人讀書,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生活,一個人外出旅行。一個人解決自己的所有問題。

     

    愛因斯坦曾說過:

     

    年輕時,我過著痛苦的獨處生活。但當我成熟后,我發現獨處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每天混跡人群的人看起來很熱鬧的生活,其實更容易迷失自己。找不到自己。

     

    在我們的傳統思想里,孤獨的人不善社交,不合群不是好事,因為孤獨往往意味著難相處,意味著是一個另類。但是,依戀人群往往才是一個人的墳墓。遠離人群才能看清人,看清人才可能走向優秀。

     

     

     
     

    為什么優秀的人更容易感到孤獨?

     

    人越是明白,越是有追求,就越孤獨。
    ——《心是孤獨的獵手》
     

     

    叔本華在他的《思想隨筆》里,這樣寫道:

    從根本上說,只有獨立思考才是一個人真正的靈魂??匆粋€人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們通過他的眼神就能看出,善于獨立思考的人,他們的眼神充滿從容和淡定。

     

    叔本華解釋說:

     

    “他人的思想就像別人餐桌 上的殘羹,就像陌生客人落下的衣衫。只有自主的思考,慎正具有真理和生命。”

     
     

     

    其實,人來到這個世界本質上都是孤獨的。因為靈魂不會重疊,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小宇宙,相互間完全溝通事實上很難。對這種孤獨感的體驗深度可反映一個人思想的深度。

     

    人在社會中生存,就很難做到孤獨,每天都要接觸不少的人與事,哪有時間去孤獨?一到夜晚,本來是應該面對孤獨的時候,卻把時間交給了電話與網絡。

     

     

    孤獨,或者說“讓思維獨處”更易讓人不為外界所迷惑,所干擾,所世俗。

     

     不為外界所迷惑:方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不為外界所干擾:方有獨立思考的環境;

     

     不為外界所世俗:方有獨立思考的愿望。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優秀,但似乎每個人都不愿意去孤獨。

     

    這個年代,很多人憧憬的是物質、名譽與享受,卻很少去關心自己的內心需要的是什么。

     

    真正優秀的人往往覺得自己是孤獨的,也會認為自己的優秀來源于自己的孤獨。

     

    俞敏洪曾經說過:

    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內心世界還不那么豐富,自信需要靠外界支撐,他會害怕孤獨。如果沒有朋友或者是別的人群不接受他,內心會特別難受。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成長,一個人的內心會越發豐富,精神生活也會變得越加富有,外在的孤獨就會變得不那么可怕了。因此孤獨是一個成長的過程,是一個優秀者自我深造的過程。

     
     

     

    蘇東坡是孤獨的,所以才有了后來的“大江東去”的千古名作;

     

    司馬遷是孤獨的,所以才有了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愛因斯坦是孤獨的,所以才有了相對論的產生

     

    孤獨感是一個人的基石。了解一個人的孤獨感就是了解這個人的核心。

     

    看一個人是否優秀,其實只要看他在孤獨的時候做什么,是手足無措還是鎮定自若,是折騰還是享受。

     

    優秀的人往往在自己的心中有那么一段或幾段孤獨的時光,可能并不愿意再去重復,但卻愿意讓那種回憶停留在記憶的某一處,不輕易說,但卻是自信的根基。

     

    我自信,因為我孤獨過。

     

     

    End

    根據網絡資料整理如涉及版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上一篇:其實,自卑是一種強大的力量......?? 下一篇:一切意義,都是心編織的故事
    分享到:
    版權所有:河南領先心理咨詢有限公司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金水路英協路交叉口東南角盛潤國際廣場東座2002室
    電話: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 網址:http://www.yourcandyshop.com/

    豫公網安備 41010502002847號

    豫ICP備16018227號-1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国产网站_鲁大师好看视频在线观看_天天日天天操心_免费无码又爽又黄又刺激网站_99久久免费精品色_电影AV是免费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