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3種表現反應出孩子很自卑,家長需要注意了!
更新于 2020-07-06 ? | 瀏覽次數 0
當孩子出現了下面3種表現,很有可能已經陷入了自卑,家長們一定要注意了。
01、妄自菲薄,自我封閉,或者愛逞強,過分追求表揚。
面對比自己優秀的人,無論什么情況就是“我不行”。自卑的形成過程,其實是一個惡性循環:過分貶低他——他失去自信,獲得不良心理暗示——什么都不敢做——你更嫌棄他——他更加自卑。充斥著自卑的人生,如同漸漸暗淡的星光,將一切拖進黑暗。到那時,一切都將積重難返。
自閉心理學家發現:自卑感強的孩子,總感到自己不如別人,但另一方面,又非常希望自己能有優秀的表現。所以,他們有著比一般兒童更強烈的獲得別人贊揚的愿望,甚至會以不適宜的方式尋求他人的贊揚。因為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因自卑的感受。
02、從不認錯,覺得都是別人的問題。
每次考不好,不是怨老師不會講,就是怪同桌打擾他; 作業寫不完,抱怨家里不夠安靜; 甚至走路摔倒了,明明是因為自己不專心,卻要大罵路不平。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認失敗,這恰恰暴露了內心的自卑和怯懦。長此以往,孩子會形成外強中干、毫無擔當的性格特質,對于未來在工作生活中,將步步是坑,并且嚴重影響自身進步和人際關系。
03、過于在意別人的評價,敏感多疑。
不怕別人評價,是因為有底氣。然而現實中很多人對于別人的評價十分敏感,甚至別人說句悄悄話,都下意識地認為是在說自己的壞話。這種心虛,其實也是自卑的表現。很多自卑者在做心里測評時表示,童年時期就很少受到父母的夸獎,甚至連一份小小的鼓勵也很難聽到,從而導致自己越發懷疑自己。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過,每個人都可能自卑,而自信是伴隨我們自卑情緒的克服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如果孩子從小積累了大量的自卑,那么建立自信的過程必然擴日持久,未來的每一步,都要付出比其他孩子更多的努力和勇氣。
了解和尊重孩子,是為人父母的基本功。作為家長,我們不能只看到卷子和分數,更應該看到孩子內心的吶喊和彷徨。無論別人家的孩子怎么好,父母需要關注的,仍是咱們自己的孩子。學會接納孩子的平凡和不完美,是我們仍需要繼續努力的功課,也是作為父母的必要修養。
河南領先親子專家溫馨提醒:給孩子陽光般的愛吧,讓它驅散內心的自卑和怯懦,大膽地向前走去。
根據網絡資料整理如涉及版權,請及時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