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自閉癥?
更新于 2015-03-27 ? | 瀏覽次數 0
自閉癥,又稱孤獨癥,英文為autism。Autism乃是希臘的字“ant”與“-ism”所組成。其中”ant”的意思是指自我,“-ism”是指一種傾向或狀態。自閉癥主要表現為溝通障礙、語言發育遲緩和刻板行為。自閉癥首先是在1943年由Kanner所報道。當時,Kanner在他的診所發現了一些兒童具有以下共同的特點:
1、極端的自閉,缺乏與別人情感的接觸;
2、有強烈的保持同一性的要求;
3、出色的機械記憶能力;
4、沒有語言或者是看似有語言,但好像不是用來與人溝通的;
5、缺乏對物體的想象和靈活運用能力,不會玩假想性游戲,特別喜歡刻板地擺放物體。
Kanner認為這是一類不同于其他兒童的特殊群體,將他們命名為“嬰幼兒自閉癥”,并且發表文章對他們進行了描述。
次年,Asperger也報道了類似,但與Kanner報道又不完全一樣的案例,就是我們現在經常說的阿斯伯格綜合征。
1994年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DSM-Ⅳ)認為自閉癥、阿斯伯格綜合征、雷特綜合征、兒童期瓦解性精神障礙、未分類的廣泛性發育障礙都具有社交障礙、語言發育遲緩以及刻板行為中的一種或多種表現,癥狀比較類似,故將這幾種疾病統稱為“廣泛性發育障礙”。Wing等人認為其實這幾種疾病是一個疾病譜,由不同的癥狀、癥狀輕重不同組合在一起,故提出了“自閉癥譜系障礙(Autisticspectrum disorder,以下簡稱ASD)”的概念?,F在,很多人都使用自閉癥譜系障礙一詞,而少用“廣泛性發育障礙”一說。常常我們為了方便,也使用自閉癥表示自閉癥譜系障礙。因此,可以說,廣義的自閉癥就是指自閉癥譜系障礙,狹義的自閉癥指的是譜系障礙中的亞型。
對自閉癥的誤解
自閉癥(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又稱為孤獨癥),泛指大腦在發育過程中受到某種干擾之后所產生的復雜疾病 。在英文中又稱之為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PDD), 中文翻譯為廣泛發育障礙。PDD包括PDD-個別類(PDD-NOS) 、阿斯伯格癥 (Asperger’sSyndrome) 、Rett綜合癥 (RettSyndrome) 、童年瓦解性障礙 (Childhood Disintegrated Disorder) 、和一般性自閉癥 (Autism) 等五類障礙疾病。
關于自閉癥流傳著各種各樣的看法以及誤解。下面總結一些對自閉癥的不正確看法。希望在大家正確認識自閉癥方面可以給與一些幫助和參考。部分內容摘自我寫的一個章節《自閉癥者在美國的現狀及相關服務福利信息》,發表在《透視自閉癥:本土家庭實證研究與海外經驗》一書里。
看法1. 我的孩子是獨生子女。比較喜歡獨處。他是不是有自閉癥?
回答:自閉癥是大腦在發育過程受到某種干擾而產生的發育障礙。和其他心理和情感方面的疾病和障礙不同。自閉癥不是通過多與人交流就可以康復的。同時,自閉癥是一種終生疾病,因此患者若不接受康復治療其病情則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輕或者康復。
看法2. 自閉癥兒童都是一樣的。因此倘若一種療法對其他的孩子起作用,那么一定對我的孩子也有用。
回答:自閉癥是一種復雜的疾病。每個孩子在癥狀,理解能力和對治療方法的接受能力上都有所不同?,F在治療自閉癥的方法多種多樣。除應用行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ABA)之外有很多是沒有實證數據支持的。因此需要家長在治療方法上多與醫生溝通和學習,同時用客觀的眼光來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治療方法。
看法3. 所有自閉癥的孩子都在智力方面有缺陷。但是在某一方面會有超常能力。比如記憶力、繪畫能力、音樂能力等。
回答:美國疾病防控中心 (CDC)在 2009年的調查顯示,平均41%的自閉癥兒童在智力方面有缺陷 (智商在70分以下)。另外大約59%的兒童擁有邊緣智商(71-85)或高智商(85以上)。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尚無靈敏的測試自閉癥兒童智商的工具。因此以上提供的智商指數僅代表一個估測。同時智商低下并不代表兒童缺乏對人和事物的理解能力。只有很少一部分自閉癥兒童呈現某一方面的“天才能力”。像電影《雨人》中的主人公,就是一個被稱為Autistic Savant (孤獨型特才)的例子。孤獨型特才顯示出的特殊能力又被稱為“分裂能力”(splinter skill)。這些能力與日常生活中所需要運用的功能性技巧不同。
看法4. 家長冷淡的養育方法,尤其是母親,可以導致孩子患有自閉癥。
回答:教育方法不會導致自閉癥。但可以改變行為。在英文里媽媽對孩子采取冷淡養育的家長又被稱為“冰箱媽媽”。有些人認為這種養育方法會導致自閉癥。目前還沒有可信的科學數據來證明這一點。因為家長的養育方法和自閉癥沒有聯系 (Rimland, 1994) 。
看法5. 自閉癥患者沒有感情,不會和別人建立感情和友誼,并且對社會有危害性。
回答:每一個有自閉癥的孩子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對病情較重的孩子來說,和他人建立友誼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但是絕大多數自閉癥兒童都會和其他人建立很好的感情。自閉癥患者是很好的公民。他們會遵守規章制度而且渴望別人的認可和接納。他們最需要的是社會的理解以及在生活、工作等各個方面的關注與指導。
看法6. 孩子長大了自閉癥就沒有了
回答:自閉癥是終身的情況。也許在狀態上有所好轉(語言上,行為上,溝通能力上)。但是自閉癥不會消失。
看法7.自閉癥者不會對視也不會笑
回答:在我接觸到的自閉癥者中他們有些對視不是很好,但是這方面是可以改進的。關
于笑,如果你接觸過有自閉癥的孩子,你會發現他們的笑是最純潔、最有感染力、最真誠的。
看法8. 自閉癥者不原意說話
回答:更多情況下我們面對的是“有沒有能力說話”而不是“原意不原意說話”。語言的形成需要過程。如果孩子剛開始咿呀學語,那么讓TA說字/詞都是過高的要求。如果孩子有語言能力我們大人可以做到的就是建立一個語言環境,來鼓勵孩子說話。不能把生活安排得太好,使得孩子在不說話的情況下可以得到任何東西。
看法9.自閉癥可以傳染
回答:絕對不會!
看法10. 自閉癥是有一種原因引起的
回答:自閉癥的病因十分復雜?,F在我們有更多有關病因的線索和多方面研究(基因、免疫系統、環境因素、懷孕期間發生的事件與變化等...),但是離得到答案還有一定的距離。
總結:
自閉癥是非常復雜的發展障礙。近幾十年來我們對自閉癥的了解在不斷增加,但距離最后的答案還有一定的距離。我們現在需要做的是正確了解我們現在對自閉癥的了解,正確了解現在最有效,最有科學支持的療育途徑。不相互責備,堅持努力地幫助那些被自閉癥影響的人們,使得他們逐漸掌握走入社會的技能。同時,我們需要把關于自閉癥的知識與周圍的人們分享。讓大家了解自閉癥,接納與善待有特殊這一需要的人群。這一切需要時間和努力。我們已經在這條潛力無限,充滿挑戰和希望的道路上了。
自閉癥的表現
自閉癥譜系障礙在嬰兒時期癥狀往往不明顯,但還是會表現出一些不同。如太安靜或過于哭鬧,媽媽喂奶時,頭不轉向母親,不注視母親,也不會在母親的懷里尋找奶頭,對母親的呼喚及逗引沒有表現出愉快的表情。好像聾子,聽不到聲音,常讓人懷疑是否有聽力的問題;對玩具不敢興趣,對外界似乎也缺乏興趣,對媽媽似乎并不怎么依戀或過于依戀等。
但是到三歲多時,自閉癥樣的表現越來越顯著,主要表現為三大障礙:社交障礙、語言障礙以及刻板行為。
1、社交障礙:
自閉癥兒童常常不看人,對別人的話不怎么理睬,但聽力沒有問題;喜歡獨自玩耍,不跟別人一起玩。哪怕有一些兒童愿意跟別人玩,但是缺乏與人一起玩的技巧。興趣狹隘,對周圍環境興趣不高;常常以自我為中心,不會站在別人的角度想問題,不曉得察言觀色,不善于理解和表達情緒,特別自我??梢哉f,大部分的自閉癥人士都難以發展出正常的人際關系。
2、語言障礙
自閉癥兒童語言發育遲緩,有很多自閉癥人士沒有語言,有一些有少量語言,但是很少自發語言,或者語言只用來表達需求,如“要車車”、“要雪糕”等。少部分語言能力不錯的,也不善于使用復雜句子,代詞常常錯用;難以理解復雜的語言,很重要的一個特征是常從字面的意思來理解句子,對于成語、反句容易理解錯誤??梢哉f,自閉癥人士對語言的理解和表達是很缺乏彈性的。
除此之外他們還常常自言自語,說一些廣告詞,甚至是說一些古怪的話,別人根本聽不懂;或者鸚鵡學舌,重復別人的話;肢體語言也非常貧乏或單調。
3、刻板行為
自閉癥人士會有一些刻板的行為,比如總是玩手、抖紙、制造奇怪的聲音等;有些孩子會迷戀于某些物件或玩法,比如排列物件、反復開關電燈按鈕、迷戀會旋轉的東西、過度迷戀于某種玩具等;部分孩子會有一些儀式性的行為,例如要走固定的路線、大便時要脫掉全部衣服等;極其難以接受轉變,環境的改變和時間表的改變,都會引起他們很大的情緒改變;有些人會對某些事物表現出超出常人的興趣,如地圖、數字、宗教等。
4、其他問題
除了以上的三種障礙外,自閉癥人士還伴隨有其他的一些問題。比如自傷、攻擊、多動等。還有一些人會在感覺信息的處理上有一些困難,比如喜歡觸摸毛茸茸的東西,不喜歡別人觸碰或者特別喜歡別人擁抱,愛看電風扇等。還有一些人會有“羊癲瘋”的情況等等。
自閉癥人士的智力分布也是很不均衡的,被稱為“島狀智力”。他們在某些方面的能力很強,在其他方面可能很差??傮w上來講,25%的自閉癥人士智力是正常甚至超常的,但有75%的人士智力是低下的。
自閉癥的分型
自閉癥是一個醫學名詞,又稱孤獨癥,被稱為“廣泛性發育障礙”,以嚴重的、廣泛的社會相互影響和溝通技能的損害以及刻板的行為、興趣和活動為特征的精神疾病。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溝通能力、興趣和行為模式。在學習說話,表達感情,認知事物等各方面出現的障礙。一般3-5歲明顯能表現。有些1歲左右都能表現出來。
自閉癥,并不是心里疾病。病情因人而異,不是治不治得好的問題,要引導孩子,創造適宜的環境,培養適應能力。主要癥狀:
1.社會交流障礙一般表現為缺乏與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與父母親之間缺乏安全依戀關系等。
2.語言交流障礙語言發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語言發育后出現語言倒退,或語言缺乏交流性質。
3.重復刻板行為。
4.智力異常70%左右的孤獨癥兒童智力落后,但這些兒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較強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圍,約10%智力超常,多數患兒記憶力較好,尤其是在機械記憶方面。
5.其他常見行為包括多動、注意力分散、發脾氣、攻擊、自傷等。這類行為可能與父母教育中較多使用打罵或懲罰有一定關系。
6.感覺異常表現為痛覺遲鈍、對某些聲音或圖像特別的恐懼或喜好等。
表現類型:
1.立即仿說:分為有變化有彈性的仿說、沒有變化沒有彈性的仿說。前者被視為自閉癥兒童具有表達溝通的意圖;后者多半不具有溝通意圖。
2.延宕仿說:在一段時間之后喋喋不休地重復某些字、詞、成語、句子、整首詩或是歌曲,同樣也會有溝通性或非溝通性之分,而這種行為通常和情境、壓力有所聯系。
3.說話不帶感情:只是在告訴你,而不是和你談話,也沒有一般人說話時一問一答、一來一往的特性。
4.無語言型:通常會被誤認為聽力有問題或是失語癥。
5.無法掌握音調、音量:說話時有如木偶一般,十分機械化,無法通過語音的音調、節奏、抑揚頓挫來表現情緒或是感受,也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音量。
6.字義無法變化:如學校和校正,不能分辨其讀音。
7.不清楚肯定與否定的概念:常使用“不”,而較少使用甚至不會使用“是”或“好”。
8.代名詞反轉:“你”、“我”、“他”等代名詞有混淆的現象。
9.文法結構不成熟:會使用自己的語言,通常只有常跟他接觸的人才了解其語言所隱藏的涵義。
10.很少發問:除了強迫性的行為表現外,他們很少會提出問題來發問。
11.固著性:不管情境的變化,重復地念著某句話。
12.不會使用因果性的語言:如因為、所以、因此、如果等詞匯
自閉癥的成因
自閉癥譜系障礙的成因現今雖有大致性的共識與看法,然而仍時有異議發表,在早期時有諸多不同見解未能達成共識。
Kanner最開始認為自閉癥是先天性的精神疾病,而后又主張是由于缺乏母子關系所致。Bettelheim曾經一度在60年代提出了所謂的“冰庫母親”的理論,認為是母親的冷漠導致了兒童出現自閉癥。這曾在那時的美國引起了很多母親的恐慌與自責,甚至有相當部分的母親因此而自殺。后來證實他的觀點純屬子虛烏有,是錯誤的?,F在已經知道了自閉癥與父母親的教養沒有太多的關系。Bettelheim在知道他的觀點是錯誤的時候,也因為自責,選擇了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現在,已經明確了自閉癥與教養和家庭環境沒有關系,而更多的是與生物學的因素有關。過去二十多年在生物學因素上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進步,但缺乏突破性的進展?,F在,仍難以確定ASD的具體病因。按照現在的主流觀點,ASD是在一定的遺傳背景下,遺傳因素與外在因素共同作用,引起了神經系統功能缺陷所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