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第三者”,還是黏合劑?
更新于 2016-01-07 ? | 瀏覽次數 0
用不著等到“7 年”,你們就已經感覺到婚姻“之癢”了。新鮮感消失了,愛慕和心動消失了,他對你的照顧不再細致入微,你看到的也不再是他的瀟灑,而是他在家里滿處亂扔的臟襪子……你們之間有了各種小矛盾,小吵小鬧是“家常便飯”。但是你們還是愿意生活在一起,并且因為年齡的原因或老人的催促開始考慮要個孩子。“他”的到來,將使你們的婚姻面臨巨大的考驗。你們原本稍有點兒“癢”的關系是會因為“他”而更加惡化,還是會因為“他”而出現令人驚喜的改觀?
在網絡的一項調查結果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表示結婚后將不要孩子。原因是經濟壓力、沒人照看等等。另外,還有69%的人認為“孩子會破壞婚姻,使夫妻關系惡化”。
小數據
零點調查公司的一項調查顯示,在 14 項影響夫妻關系的因素中,“教育子女上雙方觀點和方式不一致”名列第二,4 成居民認為這是影響夫妻感情的重要因素。
單純是因為“不一致”而影響了夫妻關系,還是因為沒有找到解決“不一致”的方法而使夫妻關系出現問題?
小測試
你認為以下哪項是夫妻關系的“致命傷”?
不再含情脈脈地對彼此說:“親愛的,你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甜言蜜語、卿卿我我已經離你們遠去。
經常吵嘴,有時是因為怎么照顧嬰兒,有時是因為婆媳關系,總之爭吵太多了。
衣服總是很臟,有奶漬,也可能是嬰兒的口水。兩個人都失去了一些外表上的吸引力。
總是感到疲倦,性生活上力不從心。
…
你選了什么?其實你選了什么都是錯的。這些都不是孩子成為你們之間“第三者”的主要原因。這些完全屬于有了孩子之后的“標準”危機。
專家認為,這樣的危機如果能夠演變,恰恰是帶來夫妻間活力的機會,是會有益于婚姻健康的。
現在,只要我們積極尋找解決“標準”危機的辦法和徹底改變“結構性”危機,孩子就能成為你們之間的黏合劑。
3個建議
1、坦率相對
經常因為“今天我喂了 3 次奶,而你只喂了 2 次,這不公平”這樣的小問題爭吵并沒什么,關鍵是你們應該經常坦率地交談。你可以告訴他你初做母親感到的壓力和困難,告訴他你比以前更需要他的疼愛和幫助。當然,你也要傾聽他初為人父的困惑和愿望。你們應該經常做一項“技術性”的總結:我們 3 個人的生活最近運作得好嗎?如果不太好,是誰運作得不好?是哪方面的問題?
2、鄭重承諾
一個新生命的到來,會使兩個人的心里都不平靜。為什么不把你內心的波瀾表達出來呢?你們可以看著對方的眼睛,莊重地告訴對方你會竭盡全力讓孩子和他(她)都感到幸福、生活得愉快。經常“宣布”這樣的誓言,會使你們產生強烈的義務感和同舟共濟的感覺。你們就會有共同面對現實和掌舵生活的愿望和勇氣。
3、讓“位”于人
孩子不是夫妻間的感情障礙,應該是家庭的紐帶,所以一定要把3 個人看成一個整體。母親不要認為自己和孩子是一體,而把丈夫排斥在外。比如經常讓丈夫做惡人,對孩子說:“我答應你,可爸爸不肯。”也不要事必躬親,要經常把為孩子服務的機會讓位于丈夫,并經常稱贊和鼓勵他。這樣丈夫和孩子也因為增加了接觸的機會而加深了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