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冥想如何影響大腦?
更新于 2017-02-18 ? | 瀏覽次數 0
引言
自十二歲起,我的父親就嘗試帶我練習冥想。我曾懷疑冥想這種行為,它看起來有些令人迷惑不解。直到后來,我才體驗到如此簡單的行為背后所帶來的巨大收益——提高你在日常生活中的幸福感。
剛開始我每天冥想兩分鐘,僅僅兩分鐘!從每一個細小的行為習慣開始,是實現最終目標的第一步。所以我想,盡管只有兩分鐘,畢竟還是有所改變。那就從這兩分鐘開始吧。
無論你現在是否和我以前一樣,對冥想充滿了懷疑的念頭,或是你已經堅持冥想很久。我覺得弄清冥想行為如何影響我們的大腦是很有意義的。于是我開始深入研究冥想,發現冥想過程中我們大腦所發生的那些有趣的變化。
01
冥想是什么
冥想的方式多種多樣。打坐、禪修、瑜伽,各門各派有各自不同的套路,叫法也不同,但萬變不離其宗。冥想是一種非常私人化的體驗,它的內涵甚至遠遠超出我們對它的理解。目前科學研究對冥想的關注,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個,集中注意(focused-attention),或叫專注冥想(mindful meditation)。它是指將注意力集中在一個點上,比如你的呼吸(佛教有自己的呼吸法門),或身體的某一感覺,外界的某一具體事物。這種冥想形式的重點在于,持續的全神貫注于特定點上,并將每次游離的注意力拉回到聚焦的特定點上。
第二個,開放式冥想(open-monitoring meditation)。它是指感受你周圍發生與流動的一切,而不必做出任何反映。
02
冥想時大腦會發生什么
接下來就到了有意思的地方啦??茖W家們利用現代科技手段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進一步深入理解了冥想狀態下的神經機制。冥想時大腦對信息的處理顯然不如平時活躍。一個從未嘗試過冥想的人,初次20分鐘冥想大腦中的β波(β波是人的四種基本腦波之一,高級冥想者會產生另外三種腦波)會持續減弱,而β波強度間接指示大腦的信息處理量。
下面是我找到的科學解釋——關于冥想與每一個腦區的活動狀態
1. 額葉
額葉是負責我們推理、思考、計劃、情緒和自我意識覺知的組織。它是冥想過程中卷入最深的腦區。在冥想時,額葉幾乎是完全靜默的。
2. 頂葉
頂葉是負責加工處理周圍環境帶來的感覺信息與時空的把握。在冥想過程中,頂葉的活動狀態變慢了。
3. 丘腦
丘腦是感官過濾器,它組織有用的信息并將其傳輸到更深的腦區,而夾雜其中的無用信息則會被過濾,從而提高你的注意力。冥想會減慢丘腦中輸入信息流的速度。
4. 網狀結構
網狀結構是大腦中的哨兵。這個結構接收進入的刺激信息,使得大腦處于警覺狀態,隨時準備響應。冥想過程會消弱網狀結構發出喚起信號的頻率(環境中的各種刺激都會引起人們的生理喚起,喚醒水平決定了情緒的強度)。
03
冥想對我們的益處
我們已經了解了冥想對我們大腦的影響,接下來了解一下冥想對我們健康的影響。
1. 提升注意力
冥想行為是集中注意力和感受自身注意力流動的訓練過程,最終會使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也能提升注意力。這是定期冥想所帶來的長期益處。
2. 減少焦慮
對這一點的解釋會比較專業,但是它的機制真的非常有趣。隨著我們練習冥想的次數,我們的焦慮感會逐漸減輕。研究證實,這是由于我們腦中特定的神經聯結回路減弱了。聽起來我們似乎損失了什么,可實際上并非如此。
我們腦中有一個叫“自我中心”的區域,專業點說,叫內側前額葉皮質。
這區域是負責處理與“我”和個人經驗相關的部分。正常情況下,身體覺知和恐懼中樞的神經與這個“自我中心”的腦區聯結是很強的。當你受到驚嚇或存在負面情緒時,這個腦區會啟動很強的反饋,使你感到恐懼,意識到自己在遭受攻擊。做好或戰或逃反應(Fight or flight response)。
通過冥想,這種神經聯結被減弱了。這意味著對“自我中心”啟動的感知會比一般情況下弱。“自我中心”反應弱化的同時,我們身體覺知和恐懼中樞的聯結同時加強了。當我們再次經歷可怕的事情或心神不安時,我們就能夠更理性的對待它們。
舉個例子,當你感到痛苦時,與其擔心事情的負面影響讓自己焦慮,不如讓自己停止胡思亂想,更理性的看待這件事。你只需看著痛苦本身的起起落落,感受它的自然流動。冥想能夠提升你理性看待問題和停止胡思亂想的能力。
3. 提升創造力
如果你是設計師或作家,創造力肯定是你感興趣的。有研究發現,冥想對創造力也能產生影響。不幸的是,這并不是一個容易學到的東西。
荷蘭萊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同時關注了專注冥想和開放式冥想。他們找來一些經常練習專注冥想的人,但并沒發現他們在創新性任務上有什么明顯改善。然而,對于找來練習開放式冥想的人,他們的創新性任務完成的更好,并且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4. 更具同情心
冥想研究發現,定期練習冥想的人表現出更強的共情力與慈悲心。在一次”共情冥想“試驗中,被試者觀看一組圖片(圖片上的人會有正面、負面,或中立的情緒表現)。結果發現,練習冥想的人能夠全神貫注的觀看照片并且不會產生過多的情緒波動,但他們還是對那些看起來不安的人表現出強烈的同情。
這種現象部分歸結于杏仁核中的神經活動,因為杏仁核是腦中負責處理情緒刺激的功能區。通常在冥想時這部分腦區會表現出活躍性減弱的特征,但在試驗中例外的是,當被試者看到照片時,杏仁核出現了應答反應。
另一項2008年的研究表明,定期練習冥想的人與其他人相比,在聽到他人痛苦的聲音時,他們的顳頂葉交界處會表現得更活躍,這部分腦區也被認為是與共情心密切相關的部位。
5. 提升記憶力
冥想還和快速記憶喚起有關聯。奧謝爾中心與馬緹諾生物成像研究中心的Catherine Kerr發現,那些練習專注冥想的人與其他沒有練習冥想的人相比,在受到焦慮、分心等干擾時,能夠更快速地調整自己腦波,提升效能。她聲稱這種快速調整分心干擾的能力,解釋了冥想者卓越的快速記憶能力以及認知整合能力。
6. 減少壓力
專注冥想已被證實可以使暴露在壓力下的人有更好的表現。在一項2012年的研究中,一群人力資源經理被均分為三組,其中一組被試者要求進行專注冥想訓練,還有一組被要求進行身體放松訓練,最后一組不進行任何訓練。八周以后,所有被試者都進行一項多任務壓力測試。最終的結果顯示,經過專注冥想訓練的小組比其他兩組壓力水平更低。
7. 更多腦灰質
冥想與大腦海馬體和額葉區域的灰質數量增多有所關聯。一開始這是無法被人理解的現象,但最終被證明這是對人非常有益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灰質會帶來更多的積極情緒,更持久的情緒穩定狀態,以及更高的專注力。另外,衰老會降低我們的腦灰質水平與認知功能水平,冥想也被證實能減弱這種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