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oue4o"><object id="oue4o"></object></li>
  • <noscript id="oue4o"></noscript>
  • <dd id="oue4o"></dd>
  • <dd id="oue4o"><sup id="oue4o"></sup></dd>
    鄭州領先心理咨詢
    預約電話: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金水路英協路交叉口東南角盛潤國際廣場東座2002室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我的位置: 首頁 > 最新動態 >
    最新動態

    如何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

    更新于 2014-08-12 ? | 瀏覽次數 0

    下面幾點常用的方法可供參考:
    1、創造平等和諧的交往氛圍家長不能擺出“長道尊嚴”的面孔訓斥孩子。家庭中涉及到孩子的問題,更應想到孩子,聽聽他們的意見。家庭中的大事,孩子可以知道的應該讓孩子知道,適當地讓孩子“參政議政”
    2、教給孩子基本的交往技能孩子的交往技能,如分享、協商、輪流、合作等,需要家長在潛移默化中傳授給孩子。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教孩子學會關懷別人——這正是與他人積極相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的根本。
    3、鼓勵孩子走出家門
    交往的技能只有在與人交往中才能學會,家長應該盡可能地為孩子打開生活空間,鼓勵孩子走出家門,廣交朋友,要提供更多的交往機會。如:讓孩子去找伙伴玩,邀請鄰居家的小孩子、同班同學來家做客。
    心理學家指出,同伴對指導或訓練兒童掌握社會交往技能,幫助孩子走出孤獨具有特殊作用,因為這種技能,兒童是無法在成年人那里學到的。
    還應適當地帶孩子進入自己的社交圈,外出做客時,盡可能帶孩子參加,提醒孩子注意大人間的交往與談話禮貌;家中有客來,把孩子介紹給大家,讓孩子參與接待,倒茶、讓座、談話等等,不要一味地將孩子趕走。
    讓孩子在實踐中學習交往,有利于消除孩子交往中的膽怯、恐懼心理。
    平時家長還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去完成一些需要交往的任務,比如說去樓下小店買個日用品,幫忙把什么需要轉交的東西送到哪里等等??傊?,很多幫孩子學習交往的機會就在生活中,家長只要花點心思注意利用就可以了。
    4、鼓勵孩子的每一點進步
    隨著孩子的成長,在與他人交往時一定會有明顯的進步,一見陌生人就膽怯退縮、不敢說話等情況一定會有所變。
    但這時候,別忘了,為人父母者還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要做:及時去發現孩子的每一點變化——課堂上勇敢地舉手發言;每一次主動與老師打招呼;熱情邀請同學來自己家做客;向一個陌生人微笑致意;購物時學著討價還價;同情弱弱者;幫助他人——所有這一切,你要隨時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并持續不斷地鼓勵他。
    如此堅持下去,你一定能看到孩子的良好表現而備感欣慰。
    人是社會人,每個人要想在社會上生存不必須學會與他人溝通、交流、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有利于少年走彎路、少得罪人,更快地融入團體。希望可以為中國的父母提供一個借鑒。
    5、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
    作為家庭中的一員,我們有必要聽聽孩子們對家庭事務的看法。特別是在決定孩子未來的重大抉擇中,一定不要忘記事件的主角:孩子。
    其實,許多時候,孩子是清楚家中發生的一切的,只是父母沒有把孩子看作是獨立的人。
    既然父母有意隱瞞,孩子也只好裝作不知道了。久而久之,孩子就認為這個家與他沒有什么關系,只要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就可以了。
    我們如果要很好地教育孩子,就應該完全尊重孩子,應該讓孩子和我們一起分擔家中的哀傷和憂愁,而不是拒他們于門外。
    這就要求我們尊重孩子,把孩子看成是與自己平等的人。平等意味著尊重對方的需求,想念他的智慧和能力,信賴他的品德,理解并允許他保持與自己不同的價值觀或生活方式。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極力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孩子與家庭成員共同參與家庭事務,同時引導孩子學會傾聽家庭其他成員的意見或建議。明確和孩子談“你是家庭一員,你有權利和責任過問和擔負家庭事務。”同時鼓勵孩子參與家庭計劃和決策,在做計劃和決策時一定要鄭重地征求孩子的想法和意見,不打折扣的接受并列入計劃或決策中。
    并且在實施中讓孩子充分感覺到自己的權利和義務,用實際行動履行他的權利和義務。要讓孩子通過我們的語言和肢體語言感受到父母的真誠,使他感受我們對他的重視和愛。
    所以,要重新定位彼此在對方心目中的地位。尊重孩子意見,滿足孩子合理要求;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把孩子當朋友;父母與孩子之間相互交流意見。
    一個不認為自己有能力的人,一個沒有價值感的孩子,自然也就沒有責任感了。
    讓孩子發現自己在家庭、集體中的貢獻、作用和價值,是培養孩子自信心的重要途徑。
    給孩子機會讓他自行選擇、決定自己的事情,及早讓孩子參與到家庭事務中,參與家庭事務的決定,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幫助他人,為家庭貢獻力量,認識自己對他人對家庭的貢獻,也有助于培養孩子的成就感。
    6、在孩子需要你時準時出現
    父親和母親就是在孩子遇到困難時準時出現的人,他或者她伸出自己的手輕輕遞給那個看起來很難受的小家伙。
    他或她說:“孩子,不要傷心,爸爸媽媽就在你的身邊。”
    “尋找失去的時代”的作者普魯斯特在他14歲的時候被問及過這樣的問題。
    “在這個世界上你最怕的是什么呢?”他是這樣來回答的。他說是最怕和母親離別。孩子們都對父母不在身邊有著莫名的恐懼。
    在孩子需要你的時候伸出你的手,告訴他們你在他的身邊,讓他不要驚慌,也不要害怕。
    無論發生什么事情,孩子總會躲過這次劫難。
    孩子最危機的一瞬間也許就是父母不在身旁的那一瞬間,孩子最大的挫折也許就是需要的時候父母卻不在身邊。
    所以,為了給兩腮凍得發紅而露出哭像的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為了拍拍因為失敗而傷心的失落的孩子的肩膀,為了讓孤獨的孩子能露出笑容,為了給饑餓的孩子做些美食,為了給碰傷的孩子涂藥,為了給被淋濕的孩子快點洗澡,為了抹去傷心孩子的淚水,在這個時候做父母的一定要及時出現在孩子的身邊。
    7、告訴他,你能行!
    “寶貝,你能行”一句平常的話可以改變處在困境中的孩子。
    這不是一句假惺惺的敷衍之語,更多的是滿懷著激情和信任的態度。
    所以無論現在孩子是什么樣子,并不代表將來,我們對孩子要增加信任和期待,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就在于相信孩子,并鼓勵他說:“孩子,你也能行。”
    父母是孩子最信賴的人,他們的話能造就一個孩子,也能毀掉一個孩子。這已經不是什么新鮮道理了。
    試想,當孩子想做一件事的時候,父母總是說“你不行的”、“你做不好”這類的話,孩子本來潛在的能力或許就從此被遏制了,永遠無法發揮出來。
    到最后,孩子自己很可能產生這樣的錯覺:“我真沒用,什么都做不了。”
    長期下去,他會慢慢對事物失去興趣,那個時候,也許就真的“什么也不會做”了。
    賞識和信任,是激發孩子興趣的一個很有效的方式,也是讓孩子潛能得到發揮的契機。
    并不只是對孩子說句“你能行”就算是對孩子的賞識。
    賞識是一種建立在孩子的性格、能力完全了解的基礎之上的看法。
    說得簡單些,它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裝出來的。
    你是否在嘴上說著“你能行”的時候,心里卻還是很情愿讓孩子嘗試去做他想做的事?
    你是否在孩子嘗試做一件事的時候,一邊說“你能做好”,一邊忍不住地伸手幫忙?
    如果是,那么只能說,這種賞識是討好孩子的一種手段,而不是真心實意地要讓孩子學到什么東西。怎么才叫發自內心的賞識?就是你對孩子說“你能行”的時候。
     


    上一篇:兩性關系同理心的三個步驟!?? 下一篇:把自己修煉好了,孩子就沒有問題了
    分享到:
    版權所有:河南領先心理咨詢有限公司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金水路英協路交叉口東南角盛潤國際廣場東座2002室
    電話: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 網址:http://www.yourcandyshop.com/

    豫公網安備 41010502002847號

    豫ICP備16018227號-1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国产网站_鲁大师好看视频在线观看_天天日天天操心_免费无码又爽又黄又刺激网站_99久久免费精品色_电影AV是免费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