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oue4o"><object id="oue4o"></object></li>
  • <noscript id="oue4o"></noscript>
  • <dd id="oue4o"></dd>
  • <dd id="oue4o"><sup id="oue4o"></sup></dd>
    鄭州領先心理咨詢
    預約電話: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金水路英協路交叉口東南角盛潤國際廣場東座2002室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我的位置: 首頁 > 最新動態 >
    最新動態

    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扮演專家

    更新于 2014-09-10 ? | 瀏覽次數 0

    不少家長讀了很多親子教育的書籍,結果讀得越多越糟糕,跟孩子的關系搞得像仇敵似的。其實,孩子的很多問題是家長自己觀察出來的,而不是孩子自身真正存在的。建議家長,多從“資源取向”上看問題,而不是“問題取向”。
    “不少家長讀了很多親子教育的書籍,結果讀得越多越糟糕,跟孩子的關系搞得像仇敵似的。其實,孩子的很多問題是家長自己觀察出來的,而不是孩子自身真正存在的。”
    在4月8日下午進行的全民健心計劃――周末公益講堂上,中日友好醫院心理學專家李子勛的開場白讓臺下家長驚詫不已。
    他解釋,如今家長習慣于研究教育理論,用理論的眼光觀察孩子,于是覺得孩子這里有問題,那里也有隱患。他將“家長過分關注孩子的眼睛”比喻為“黑屋子里一支微弱的蠟燭”,只能看見被家長的關注所照亮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并不是孩子的全部。
    家長習慣于用固化的思維方式觀察孩子
    在長期的親子關系研究中,李子勛發現,家長總是習慣于用三種思維方式來評價孩子的行為:
    一是直線性思維方式。簡單地將孩子與別的孩子對比,“為什么隔壁的孩子行,你不行?”或是將孩子與書上的描述對比:“為什么你總也達不到好孩子的標準?”這種評價會讓孩子對自己的感覺被父母的評價修正、扭曲,不能自由成長。
    二是因果不明的思維方式??床磺逶蚝徒Y果的關系,把可能是結果造成的表象,看成是事情的原因。比如有些家長過于關注孩子的成績與表現,一旦出現偏差就說:“都是因為你成績不好、表現不佳,家庭才不和睦。”而實際上,孩子的表現可能正是不和諧家庭關系的后果。
    三是復雜性思維方式。將孩子的某些行為或性格擴大化,并與將來可能出現的狀況掛鉤。有些家長認為淘氣的孩子可能會變成壞孩子,說謊的孩子就是品行不好。這就過早地對孩子進行了定性。
    而實際上,往往越擔心的事情越可能成為現實,因為擔心本身就存在一種心理驅動力,并緩慢地變成真實。
    還有的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比別的孩子更聰明懂事,試圖教導孩子采用更多的正確行為方式,而孩子的逆反心理往往使他們蔑視權威。家長越在孩子面前扮演專家角色,孩子越不聽話。
    關系大于教育理論只是幫父母認清一些東西
    “其實家長不需要說很多教育理念,不必要告訴孩子該怎么做,不該怎么做,只要有良好的關系就行。”
    李子勛提倡“關系大于教育”,他強調這里的關系不是過度親密、依戀的糾纏關系,而是一種相對自由和諧、彼此尊重的關系。當父母和孩子建立起這樣的關系的時候,孩子會無意識地向父母期待的方向去努力。
    他強調,如果更注重關系,孩子會自然地進步。從根本上說,實在的改變是在日常關系中,而教育理論只是幫父母認清一些東西而已。
    在李子勛遇到的很多個案中,一些父母有非常正確的教育方法,親子關系卻非常糟糕,其中一些教育家教育別人頭頭是道,但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卻不行。
     “正是因為太重視教育了,反而忽視了和孩子的良好關系!”這就像一個團隊,如果人際關系良好,團隊就會充滿朝氣、有活力,能做到十分的,孩子能做到十二分。
    而不良關系的結果是,家長教育的方式越正確,結果越差。良好的親子關系應該是父母理解孩子,孩子理解父母,父母不會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
    父母需要把錢幣翻過來多看看孩子的兩面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常常拿著放大鏡尋找孩子的缺點,喜歡從反面教育孩子,希望孩子變得越來越好。而李子勛建議家長,多從“資源取向”上看問題,而不是“問題取向”。
    “問題取向”是從問題的角度出發,總能看到好事背后的壞事,比如孩子成績好,馬上聯想到會不會滋生驕傲情緒。而“資源取向”則把問題看成資源,總能看出負面背后的正面。
    比如孩子愛打架,從問題取向出發,就容易將其視為不良行為加以訓斥,而如果從資源取向出發,將這種攻擊性引導到被社會文化所標定、認同的方式去轉變,比如從學校的競技比賽、將來的事業競爭方面來看,那也許就是另一種局面。
    在李子勛看來,孩子在學校出現的一些問題,比如早戀、人際沖突等,都不是大事。家長如果把這些看成日常情況來處理,淡化問題,就更能取得孩子的理解和認同。
    應當告訴孩子,這些問題、缺點只是一小部分,他還有很大一部分好的方面。這就把孩子眼中的大問題變成局部問題,孩子就容易從事件中走出來。
    給孩子一個好的假定不要誤讀他的“動力”
    李子勛舉例,有些青春期的男生會對社會和他人產生敵意,并把這種力量轉向家庭,比如砸東西、推搡父母等??瓷先ナ前职謰寢屖軅?,而實際上孩子受傷更深。歉疚感與負罪感會一直跟隨著他,將來走上社會,可能更容易卷入暴力。作為家長,當與孩子發生沖突時應當暫停,各自保留觀點,不要陷入糾纏。
    他建議家長不要從孩子的階段性爆發行為中推出惡劣后果,而是給孩子一個好的假定:他是不是在學校不高興?是什么情緒困擾了他?那么,家長對孩子憤怒、失望的感覺就會有所改變,孩子也會感受到家長的體諒,從破壞性情緒中走出來。
    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家長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想懲罰他;一種是認為孩子犯錯誤是正常的。是的,孩子是必須要犯錯誤的。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必須允許他犯那個年齡的錯誤。心理學的“挫折理論”講述的就是這個古老的命題:孩子不經歷挫折是不會成長的。
    李子勛說,家長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聽話的乖孩子,心理學上則重視孩子的“動力”,動力弱的孩子不容易犯錯,但也不易成功;動力強的孩子容易犯錯,但也更容易成功
     


    上一篇:德芬:不要試圖改變你的另一半?? 下一篇:安全感
    分享到:
    版權所有:河南領先心理咨詢有限公司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金水路英協路交叉口東南角盛潤國際廣場東座2002室
    電話: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 網址:http://www.yourcandyshop.com/

    豫公網安備 41010502002847號

    豫ICP備16018227號-1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国产网站_鲁大师好看视频在线观看_天天日天天操心_免费无码又爽又黄又刺激网站_99久久免费精品色_电影AV是免费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