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oue4o"><object id="oue4o"></object></li>
  • <noscript id="oue4o"></noscript>
  • <dd id="oue4o"></dd>
  • <dd id="oue4o"><sup id="oue4o"></sup></dd>
    鄭州領先心理咨詢
    預約電話: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金水路英協路交叉口東南角盛潤國際廣場東座2002室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我的位置: 首頁 > 婚姻家庭 > 家庭咨詢 >
    家庭咨詢

    媽媽活出自我,孩子才會快樂

    更新于 2023-05-26 ? | 瀏覽次數 0

    1
    自我的母親VS雞娃的母親


    只要觀察周圍,就會發現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當了媽的人,無不圍著孩子轉。

    很多媽媽每天一大早起床,準備早餐,送娃上課,上班,下班接娃,監督功課,做飯做家務,雞娃,每天忙到半夜睡覺。很多媽媽又要顧家又要忙工作,真是一根蠟燭兩頭燃。

    所以,很多母親自己蓬頭垢面,家里卻永遠打掃得一塵不染;自己舍不得花錢,孩子的吃穿用度卻無不精致,用心到極致。

    但我有一位朋友就很不同。

    她是個“杯子控”,最大的愛好就是留意各個品牌有沒有出新款杯子,看到喜歡的就迫不及待買下來。所以她的家里收藏了數不清的形態萬千的杯子。

    除了她維持的諸多愛好,她自己的圈子和世界也一直在擴大。為了提升業務能力,她花大價錢報了好幾個班,拿下好幾張有含金量的證書。

    聽起來,她可不太像當媽的人。因為她比大多數當媽的多了一樣東西,叫做“自我”。


    圖片

    “自我”,對于當媽的人來說,真是件奢侈品。

    很多母親為了培養孩子,讓孩子優秀、有競爭力、不輸在起跑線上,心甘情愿地讓“自我”讓步于更重要的事業:雞娃。

    我的這位朋友,和住在她隔壁的雞娃母親在養育孩子這件事上,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朋友一貫佛系,對孩子說:“學習是你自己的事?!彼龔膩聿欢⒅⒆?,每天做的事,只是在孩子寫完作業后,幫他掃一眼,檢查一下。

    但雞娃母親對孩子的散漫頭疼不已,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時間,每天坐在孩子邊上,監督孩子寫作業。

    朋友對孩子的生活也不太操心。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自己的事自己做了。上學了之后,都是自己收拾書包,準時起床和睡覺,自己完成作業,從來不催促不盯著,養孩子養的那叫一個漫不經心。

    但雞娃母親就不同了,她恨不得把飯喂到孩子嘴邊,并對朋友的做法非常不解:自家孩子要是不盯著生活起居,這個磨蹭勁,不等于廢了嗎?

    時間長了,差距越來越明顯:朋友養孩子養得氣定神閑,鄰居卻養得氣急敗壞;一個母慈子孝,另一個卻雞飛狗跳;一個孩子充滿自信,另一個孩子經常耷拉著臉,像霜打的茄子一樣;學習上的表現也相差很大:一個自覺、成績又好,另一個注意力又差又拖延。



    2
    沒有自我的母親



    這個結果讓人不解:難道散養的孩子反而更優秀嗎?

    細想一下也容易理解。因為任何人一旦沒了自我,問題也就緊隨而來。

    首先,沒有“自我”的母親,會和孩子去搶奪“自我”。

    就像那位雞娃母親。她給孩子報了各種技藝班,還讓孩子提前學了大量古詩詞,遠超同齡孩子的水平。

    有天,在親戚聚會的時候,孩子在親戚面前露了一手,得到大家的交口稱贊。結果母親對他說:“你得意什么?還不都是我教的?”

    其實,很多母親也像她一樣,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往往是帶著自身未被滿足的需要。她們會為了孩子而活,潛意識的愿望是希望孩子為自己而活:把孩子身上的光芒變成自己的光芒。

    借由孩子,自己渴望被他人看見和肯定的自戀需要得到了滿足。這是自身的匱乏在另一個生命身上得到的補償。

    不僅如此,過度付出的母親,容易養出有情緒問題的孩子。

    正如作家蘇芩說過的:女人身上所有的焦慮和戾氣,都是虧待出來的。一個過于辛苦的媽媽,往往是沒辦法快樂的。而這種情緒很容易溢出,蔓延到孩子身上。


    圖片

    而成為一個快樂的母親,或許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幫助。

    正如曼徹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經做過的“靜止臉實驗”。

    母親如果面無表情地與嬰兒互動,嬰兒會不斷嘗試連接,調整母親的狀態,如果一直沒有變化,嬰兒就會變得退縮,并且產生消極表情和動作。

    可以看出,孩子非常在意母親的情緒,渴望被關注。而母親即便壓抑情緒,孩子也能敏感地感受到。

    久而久之,孩子便會漸漸用討好別人來得到安全感,變得敏感,唯唯諾諾,缺乏自信。

    同時,缺少自我的母親會被付出感占據,背后自然對應著渴求回報的潛意識需要。

    就像一些婚姻不幸福的母親會說:只要孩子好,我就好。孩子就是我活著最大的意義。

    也有一些為孩子操碎了心、唯獨忽略自己的母親會說: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什么都給你最好的,起早貪黑都是為了你,你卻這樣不懂事,真讓我傷心。

    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往往背負著莫名其妙的內疚感和負罪感。

    不僅如此,這樣的情緒很容易影響孩子成年后的親密關系和自尊水平,他也許會強迫性重復地履行拯救者情結,進入到受虐的兩性關系里。



    3
    母親有自我,孩子才快樂



    所以,正如某位薩提亞導師曾經說過的:“如果你養孩子養得披頭散發,那一定是養錯了?!?/span>

    由此可以想見,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自己成為快樂的、有自我的母親。

    在《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提到一個重要概念,和孩子要做好“課題分離”。

    孩子有自己的人生,而父母自己的人生也同樣珍貴而有意義。自我負責的態度,意味著不把自己生命的意義讓渡給任何人、也不讓任何其他人去背負。

    讓自己保持上升進取、活到自由而淋漓的狀態,本身就是對孩子最好的示范。

    正如自體心理學家科胡特曾經說過的:真正重要的,并不是你為孩子做了什么,而是你自己是什么樣的人。

    因此,我的朋友與他孩子的關系非常放松和舒展。他們像朋友一樣相處,母親又能同時保持權威和力量感。他們像兩條平行的軌道,不相互交叉,各自沿著自己的人生路徑向前延伸,卻又能夠相互依偎。

    圖片

    這其中有更深層的原因:有自我的母親,首先是自體感足夠內聚的人。

    所以,她們是情緒穩定的人。情緒穩定的母親,能提供穩定而安全的養育背景,這是孩子人格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

    而有自我的、獨立承載人生的母親,才不會覆蓋孩子的意愿,更不會彼此入侵和交疊,只有這樣,邊界才會清楚。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才更容易被看見和接納。

    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被好好看見的孩子,才會形成內聚的自體感,成為一個獨立、快樂、有健康自尊系統和理想抱負的人。

    親愛的每位母親,活出自我并不是自私,而是一種健康的人生態度。

    你的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請將尋找愛的觸角伸向自己的世界。你只有首先為自己而活,你的孩子才會健康而快樂。

    -The  END-

    文章整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刪除



    上一篇:內心缺愛的人,真的是沒人愛嗎??? 下一篇:處理孩子情緒壓力,父母該怎么做?
    分享到:
    版權所有:河南領先心理咨詢有限公司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金水路英協路交叉口東南角盛潤國際廣場東座2002室
    電話: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 網址:http://www.yourcandyshop.com/

    豫公網安備 41010502002847號

    豫ICP備16018227號-1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国产网站_鲁大师好看视频在线观看_天天日天天操心_免费无码又爽又黄又刺激网站_99久久免费精品色_电影AV是免费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