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oue4o"><object id="oue4o"></object></li>
  • <noscript id="oue4o"></noscript>
  • <dd id="oue4o"></dd>
  • <dd id="oue4o"><sup id="oue4o"></sup></dd>
    鄭州領先心理咨詢
    預約電話: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金水路英協路交叉口東南角盛潤國際廣場東座2002室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我的位置: 首頁 > 婚姻家庭 > 家庭咨詢 >
    家庭咨詢

    內心缺愛的人,真的是沒人愛嗎?

    更新于 2022-03-20 ? | 瀏覽次數 0

    最近,一名讀A在后臺向我們訴說了自己的苦惱:


    “我感覺自己變得越來越像我母親了,這讓我覺得很恐懼?!?br/>


    從小,A就不止一次看到,母親因為懷疑父親出軌而大發雷霆。母親也總是在深夜黯然傷神,肉可見的,在一次次懷疑中越發憔悴。


    后來,父母離婚了,她跟著母親生活。母親一直給她灌輸“不要輕易進入親密關系”,“更不要相信男人的話”這樣的觀點。直到大學快畢業,她才認識了現在的男友,開始了一段初戀。


    而戀愛時間越久,她越發察覺到,自己在關系中的焦慮。


    每當男友提到任何異性同事,她就會特別不舒服,即使嘴上不說,也會在男友微博里找“嫌疑人”,然后偷看她們的社交帳號來尋找蛛絲馬跡。


    到了休息日,哪怕男友還在忙,她也要纏著他自拍秀恩愛,宣示主權。但如果男友對她真的太好,在非紀念日的時候送她點禮物,她又會忍不住嘀咕:“是不是他做了什么壞事,現在想彌補?


    久而久之,兩人都變得好累。


    其實,在愛情中有類似困擾的人,還真不少。她們習慣一次次確認自己是否被愛,即使所有人都能看出,身邊的人很愛他們,也依然沉浸在自己制造的焦慮中。


    這些“缺愛”的人,其實真正缺少的,是感知愛的能力。


    圖片

    圖片來源:Pexels



    01

    缺愛的人
    為何永遠得不到愛?


    我一直很喜歡周星馳的電影,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家有喜事》。其中有這樣一幕:


    花花公子常歡為了試探阿玉的真心,故意在宴會上裝“舊病復發”,一眾女伴四散而逃,只有阿玉急切地關心他的狀況。此時常歡突然恢復正常,對阿玉浪漫表白,在他預想中,阿玉會無比感動,然后答應他的追求。


    沒想到,阿玉對他的再三欺騙感到非常惱怒,留下一句“你讓我太沒安全感了”,遂即拂袖而去。


    面對如此情狀,常歡的第一反應,不是解釋或挽留,而是呆在原地,自言自語道:“安全感,是什么東西?”


    小時候看電影,只會關注笑點,但現在看回,才覺得意味深長。


    常歡不明白何為安全感,本質上是因為他自己也極度缺乏安全感,所以才會在一段段速食關系中打轉,就算后來有了阿玉,他也不肯馬上交付真心,非得先試探幾番,結果就因為太“作”而翻車了。


    幸好他最后還是想通了,變身“阿諾豬華”挽回了阿玉,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隱喻:想要獲得真愛,自己首先要學會相信和付出愛。


    圖片

    圖片來源:網絡


    回到現實中,happy ending就沒那么多了,一再把愛情作沒的人比比皆是。而安全感的缺失歸根到底,還是因為童年時期的“缺愛”經歷。


    心理研究表明,容易缺愛的人,往往在童年時期有類似的經歷:


    (1)父母角色缺位,如生活在單親家庭,或父母對孩子漠不關心等;

    (2)父母的溝通方式比較粗暴,經常對孩子進行控制、索取,很少傾聽;

    (3)父母在教育上以說教為主,??謬樁枪膭詈⒆?,比如“如果你考不到XX分,以后就沒前途了?!?/span>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和父母的關系是不對等的,經常需要通過討好的方式,來獲得父母的關注,性格也會變得比較自卑,總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


    而當他們長大之后,也會將這種心態投射到戀愛當中去,從而變得敏感和缺乏安全感。


    比如,即使對方明確表白,TA也會在內心深處產生懷疑:“這也太兒戲了,不會是個海王吧?”


    于是TA就會有意無意疏遠對方,或者反復試探,要求對方證明有多愛TA,比如要對方隨傳隨到、記住每一個紀念日、不準夸獎其他異性等,一旦對方沒做到,還得發脾氣,委屈到落淚,落在對方眼里,就成了“作”,最后不歡而散。


    可見,缺愛的人的最大問題,不是不被愛,而是無法感受到愛,就算真愛就擺在面前,缺愛的人也會覺得那是假的,最后只能一次次錯過。


    圖片

    圖片來源:網絡


    唯一的解決辦法,不是要求對方繼續無怨無悔地取悅自己,而是當真愛在我們面前的時候,就要及時抓住它,不要等錯過了再說“一萬年”。


    我們總得相信,自己有勇敢去愛的能力,也始終值得任何一個人的愛。



    02

    童年陰影
    不應成為裹足不前的理由


    看到這里,也許有人會說:“道理我都懂,但我被童年經歷傷害得太深了,真的做不到啊?!?/span>


    對此我們想說的是:童年陰影雖然可怕,但不應該成為裹足不前的理由。


    在網絡輿論中,經常會強調原生家庭的重要性,比如“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所以,人們一旦看到誰生活不幸福,就條件反射般挖掘TA的童年經歷,也變相傳達一個信息:混得再差,只要有童年陰影這個“萬能”的理由,就是合理的。


    但這種觀點是非常偏頗的,“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是“治愈”而不是“擺爛”,也是需要自我努力的??!


    早在上世紀60年代,心理學界就出現了“再撫育理論”(re-parenting theory),認為童年陰影,完全可以通過成年之后的自我干預、鼓勵和反思來彌補,人其實都有重塑自我的能力。


    圖片

    圖片來源:網絡


    所以,不要再在舊日的回憶中自怨自艾了,你和更美好的自己的距離,只是那勇敢邁出的第一步。



    03

    如何邁出
    重塑自我的第一步


    說了這么多,具體應該如何做,才能將缺愛的心修復起來呢?小點在這里給出幾點建議:


    1、提高自我價值感


    缺愛的人本質上是自卑的,總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所以在親密關系中總顯得敏感、依賴性強、患得患失。


    因此,修復缺愛的第一步,就要提高自我價值感,要明白,你自己是一個完整的人,愛情并不是生活的唯一,除了伴侶之外,你還有自己的事業、興趣、社交等等。


    具體做法是,嘗試把自己的注意力從愛情上抽離出來。


    找一個休息日,按捺住聯系或試探伴侶的沖動,列一個“除了和伴侶在一起,我和還想干什么”的清單,然后把這些事情逐樣做一遍。


    比如,可以和很久沒見面的同學喝一頓下午茶,然后相約下次的見面;可以去你想去了很久的烘焙坊,花一個下午學做蛋糕或餅干;終于下定決心,到健身房辦張不只是為了洗澡的年卡;


    甚至只是呆在房間里,享受獨處的時光,看一出你伴侶沒興趣,但你想看了很久的電視、綜藝……


    圖片

    圖片來源:Pexels


    當你不斷完成這些活動時,也會獲得新的計劃,慢慢地,你的時間會變得更滿,就算伴侶不在,你也能過得很好,自然就不用一門心思圍著伴侶轉了。你的伴侶,也會看到一個更獨立且優秀的你。


    2、降低期待,正面看待伴侶和愛情


    缺愛的人通常會抱著“我的愛人是蓋世英雄”的想法來要求伴侶,“我自己無法解決太多問題,所以你得幫我”、“我受過傷,心靈脆弱,所以你得遷就我”。


    然而,這樣想的人,最后往往會大失所望,因為所有人都是普通人,伴侶并不能拯救你,更沒有給你原生家庭背鍋的義務。因此,請降低不必要的期待,將雙方放在對等的位置,如果你索取了,就要給對方相應的回饋。


    比如,對方遷就你,在要加班的時候也陪你過了儀式感滿滿的紀念日,你也要遷就對方,當TA想要私人空間的時候,你要大大方方地給。


    當你要求對方隨時報告行蹤的時候,不妨想想,自己有沒有向對方報告,如果你自己做不到的話,那就不能單方面要求對方。


    當你們發生矛盾的時候,盡量別說“你為什么不能做得好一點?”而是“我們要怎樣做,才能讓事情變得好一點?


    總之,尊重、坦誠,永遠是一段健康關系的保證。


    3、將原生家庭看作借鑒,而不是負累


    原生家庭的陰影,的確很難去除,但我們可以轉變自己的思維,不要讓這些陰影再傷害我們。


    可以試著反向借鑒,塑造更強大的自己。


    如果你被父母傷害過,不妨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逐條記下來:“我不喜歡父母的哪些方面?”


    寫完之后,你再思考:“怎么樣做才能不讓自己成為一樣的人?”通過對以往那些你不喜歡的行為的反向推敲,你會得到一些解決方法。


    比如,如果你不喜歡父母忙于工作,花太少的時間陪伴家人,那你就別再為自己類似的行為找借口,忍住內卷加班的沖動,回家好好陪家人吃頓飯,走心地聊天。


    如果你不喜歡父母的過度控制,那就在下次對伴侶、孩子嘮叨時,想想當年那個被過度控制的自己,然后對他們說:“你可以做你喜歡的事,但記得要小心。


    如果你的父母已經因為互不信任而鬧掰,你就要學會去尊重和信任自己的伴侶,而不是重走父母的老路,從停止窺探、給彼此留私人空間和互相激勵開始。


    慢慢地,你會變得更加優秀,盡管原生家庭的陰影依然在,但它們已經成為了你的助力,你對于原生家庭的埋怨和恨意,也會變成寬容。


    終有一天你會對自己說:我擁有不幸的童年,但幸好,我沒將這份不幸延續下去。


    我們相信,只要你肯努力,就必然會有所成長,成為一個更強大、自信、堅韌的自己,愿所有小伙伴都能跨過“缺愛”這道坎,相信我,坎對面的風景,真的十分美好。


    圖片

    END




    上一篇:一個家庭里,沒有犯錯的人?? 下一篇:媽媽活出自我,孩子才會快樂
    分享到:
    版權所有:河南領先心理咨詢有限公司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金水路英協路交叉口東南角盛潤國際廣場東座2002室
    電話: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 網址:http://www.yourcandyshop.com/

    豫公網安備 41010502002847號

    豫ICP備16018227號-1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国产网站_鲁大师好看视频在线观看_天天日天天操心_免费无码又爽又黄又刺激网站_99久久免费精品色_电影AV是免费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