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離婚為什么會對孩子造成心理傷害?
更新于 2015-01-07 ? | 瀏覽次數 0
佳敏與丈夫情感失和無奈而要選擇離婚,可是又擔心離婚會對孩子造成心理傷害,許多人都遇到和佳敏一樣的問題,那么,離婚為什么會對孩子造成心理傷害呢?
首先,對于父母離婚,孩子的心理體驗是一種喪失和分離。無論孩子是跟隨父母中哪一位生活,都意味著他將離開另一位。如果孩子跟隨老人生活,那么他將離開他的父母。這種強迫的被分離,會使孩子會壓抑和積累抑郁情緒,為了緩解這種抑郁,他們通常無意識的會把這種矛頭指向自己,是自己哪不好,才導致父母的分手。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變得內向、沉默寡言、自卑。孩子越小,這種感受和影響也就越強烈。
其次,父母離婚過程,往往經過長期的戰爭,當負面情緒比較激動時,孩子往往成為了替罪羔羊。典型的表現是,孩子有點兒錯,父母的反應會超出正常水平,變得激動,甚至是怒罵和責打孩子。這樣的結果是孩子的內心會累積憤怒,缺乏安全,他不知道頭上的那顆雷什么時候會響,孩子的心理狀態和情緒狀態變得不穩定,自我封閉,嚴重的話,成人以后甚至會恐懼婚姻。
第三,父母離婚戰爭的過程中,弱勢的一方會向孩子指責對方的種種不是,孩子在心理上覺得自己是垃圾桶。如果不接收這些“垃圾”,孩子會覺得內疚和自責,畢竟弱者是需要同情和保護的;而過度接收這些信息,孩子內部的自我結構會破壞,因為無論另一方多么糟糕,畢竟都是自己父親或者母親,和這么一個“糟糕”的人有連接,會讓孩子在心理層面覺得羞恥。如果孩子很小就因此產生羞恥的體驗,那么這往往導致其成年后處于低自尊的水平,變得敏感、多疑,經常擔心自己表現不好,覺得自己不被喜歡等等。
第四,父母離婚戰爭中,孩子成為斗爭工具,使孩子在心理上覺得自己是多余的人?,F實中典型的表現是“為了你,我才和他(她)過了這么多年。”“我沒時間管你,你跟你爸(媽)過吧。”“嫌我不好,你找你爸(媽)去!”。這種情況如果在孩子學前發生,那么孩子在心理上會覺得被拋棄,往往產生深度抑郁情緒,青春期時可能會非常叛逆,而成人后形成酒精依賴或者藥物依賴等等嚴重心理問題。
第五,父母離婚后,撫養孩子的一方處于補償心理,會過度照顧孩子和擔心孩子,這種情況以母親多見,使得孩子在心理上過度依賴養育者,同時更加疏遠于分離的一方。這可能會使得孩子在心理發展過程中出現遲滯或者延后,顯示的表現是孩子總長不大,自理能力、接受挫折能力差,成年后往往會出現社會適應不良的問題。
離婚給孩子造成了如此多的心理傷害,是不是說夫妻雙方無論如何不能離婚了嗎?當然不是的,如果能夠處理好雙方的矛盾,是能夠把對孩子的心理傷害減到最小的。而且,格外要強調的是,長期維持糟糕的婚姻,往往比離婚給孩子帶來的心理傷害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