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的犧牲”是對孩子的傷害
更新于 2020-07-06 ? | 瀏覽次數 0
父母受的傷,會讓孩子沒有勇氣走出戶外。常聽見有媽媽向大些的孩子歷數自己的犧牲:為你我花了多少錢,多久沒有逛街看電影,如何如何辛苦……父母們希望向孩子說明這些犧牲,可以讓孩子懂得感恩,或者讓孩子懂得珍惜生活、努力上進。
其實,自己覺得在為孩子犧牲的媽媽,常常會事與愿違,得不到預期的結果。實際上,“媽媽的犧牲”對于漸漸長大的孩子來說會是一個沉重的精神包袱。即便媽媽申明“我的犧牲不求回報”,往往只是不求物質與表面上對自己的回報而已,這種犧牲隱含的對于孩子的期待,可能更令孩子難以承受。媽媽的犧牲都是為了你呀,你怎么樣了呢?你拿什么面對媽媽的犧牲呢?這都是無形中加于孩子身上,讓他無法輕松做他自己的因素?!断纳綄W?!返淖髡吣釥栐浾f,“每個孩子都會在潛意識中恨那個為他做了犧牲的人”。
沒有哪一個孩子希望父母為自己犧牲,未成熟的小孩會有很多需求,孩子需要滿足一定的生活與成長需求,但這并不是要求父母犧牲。人們常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天下父母的心愿都是一樣的,就是希望孩子過得好。其實,天下孩子的心愿何嘗不是如此,他們也都希望父母能過得好,希望父母能夠快樂幸福。如果父母為自己犧牲了快樂、受了委屈,父母心上的負擔,必然會轉嫁到孩子心上,誰喜歡在心上平白加一份負擔呢?這可能就是尼爾說“每個孩子都會在潛意識中恨那個為他做了犧牲的人”的原因吧。
我曾聽見有父母說,“我為他做了那么多,他怎么就不領情呢?他怎么不理解我呢?還跟我逆反!”可能,正是因為媽媽“為孩子做了那么多”,所以孩子才“不領情”,正是因為媽媽覺得孩子應該領情,所以孩子才不理解媽媽。
我這個人有時會想到很久以后的事情,當孩子長大成人之后,我希望自己可以愉快地將她放飛。而無論她是否飛走,我希望自己可以誠懇地告訴她:“媽媽真的不認為對你的養育是付出,是犧牲,實際上媽媽從養育你的過程中獲得了最大的成長,最多的快樂,最有意義的人生。雖然我們母女將永遠相愛,但請你一定記?。何覀兓ゲ幌嗲?!”雖然今天孩子占據我的主要心理空間,但我相信我的人生在孩子飛走之后可以更加豐富美麗,因為那時我會更加成熟。母親永遠應該首先做好自己,這樣對于她的孩子也是最好的。
河南領先親子家庭咨詢師溫馨提醒:父母可以用一種感恩的心態看待孩子,而不是總想著如何讓孩子對自己感恩。善于感恩的父母,一定會有懂得感恩的孩子,因為父母就是孩子身邊活生生的榜樣。
根據網絡資料整理如涉及版權,請及時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