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孩子正確使用網絡
更新于 2015-04-23 ? | 瀏覽次數 0
導讀:玩游戲機和上網的負面影響,主要來自沉迷(參與時間太長)和選擇了不當的游戲類別(緊張、動作、快速反應的類型)引起。倘若家長能引導孩子,選擇合適的游戲類型,及妥善控制時間,電腦或網絡游戲會對孩子帶來不少益處。
與有正確價值觀及言行端正的網友,一起進行非暴力及非速度性、思考及溝通的網絡游戲,能促進參與者文字或語言溝通、協作、處理數據、有耐性、計劃、延遲欲望、系統思考、檢討得失、排列優先次序、解難、堅持等能力。哈佛商科學院亦曾發表研究報告,在白領專業群中,以電腦游戲發燒友、電腦游戲玩家、非玩家作對比研究,發現玩電腦游戲的,無論在社交、自信、解難、創意上,持續勝于非玩家(當中不包括因沉迷電腦游戲,而荒廢學業的隱蔽青年)。
進行畫面多變類型的游戲,能促進視覺反應及辨別觀察能力的發展,有助日后以維護法紀如海關、入境處、警察等職業的發展;不過,辨別神情面貌的能力,其實是在嬰兒時候發展的,電腦游戲的幫助不大。
另外,在紐約市培訓醫生進行腹腔鏡手術時,發現醫學院學生如每星期進行手眼協調類型電腦游戲超過3小時的,比沒有進行的醫學生減少37%的出錯率。
要讓電腦或網絡游戲為孩子帶來益處,家長需要悉心引導孩子,選擇合適游戲,及妥善控制時間,以下是給予家長的一些實用建議:
嬰幼兒階段
這階段是各主要感官發展的黃金時間,而接觸真實的世界尤其重要,否則相關的能力便會被刪除,故家長應盡量避免讓嬰幼兒進行電腦或網絡游戲。
真實的互動:透過真實的接觸才能培育靈巧的手、眼和身體協調,培養孩子自我照顧生活的能力(如開瓶蓋、綁鞋帶)。以電腦游戲“憤怒的小鳥”為例,購買真實的角色玩具讓孩子玩,遠比電子版有益,會學到手和手指用不同的力度、拉后的距離、上下左右不同的方向、手的穩定程度等。筆者的真實經驗,是孩子更享受和喜愛真實的“憤怒的小鳥”,不過父母當然要付出更多時間和精力陪伴。
兒童階段
小心選擇游戲類型:應為孩子選定非暴力及非速度性、思考及溝通的網絡游戲,選定正確游戲類型及建立玩游戲機和上網規矩習慣,愈早愈好。
必須有時間限制:筆者以往只允許兒子每天玩游戲機或上網半小時,假日可加多,但上限為兩小時。
宜鼓勵孩子進行其他活動:其他活動(如運動)愈有趣,孩子愈會適時遠離電腦。
定時、定位易成習慣:定時、定位玩游戲機和上網,容易上癮,故可考慮每天讓孩子在不同時間、坐不同的位置玩網絡游戲。另外,盡可能將電腦放在客廳或當眼處。
青少年階段
解釋電腦或網絡游戲的正負面:清楚解釋之余,亦要提及有關理據,令孩子信服,同時亦要留意其游戲玩伴。
父母切忌連續禁止數項不當行為:如有一項不當行為要收緊,其他應暫時放松;直至新規矩、習慣形成后才處理第二項。
表達限制其打機或上網行為的原意:清楚表達父母是出於愛和關心,才對孩子加以限制,如:“因為我疼愛你,所以才阻止你上網……”但狠多父母情緒激動時便會隱藏此愛意,甚至講相反的說話,如:“其實你看電腦看到對眼都與我無關……”,使孩子誤會而傷害親子關系。
多與孩子討論:分析電腦游戲的利弊,提供空間讓其思考改善或解決的方法,一起檢討成效得失,再嘗試其他方法,這樣可同時培養自律思考的習慣,促進前額葉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