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常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人生會有多苦
更新于 2018-06-28 ? | 瀏覽次數 0
你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不會經常否定他?“怎么這么笨”“這個都做不好,你還能干什么”“簡直像廢物一樣”??赡苣悴恢?,你盛怒一下的一句否定,會對孩子的人生產生怎樣的影響。如果你看到了今天的分享,請以后學會相信和認可自己的孩子。
01
前段時間回老家,遇到一個小學同學。
他最近正忙著相親,因為家里催得急。
他說自己一點也不急,而且每次相親就覺得怕。
一見到姑娘,心里就堵得慌。
“不應該??!你長的帥帥的,工作也不差姑娘們應該喜歡你這種啊。”
“我媽小時候總是罵我長得難看,又懶又丑,以后找不到媳婦。”他無奈地說。
“罵的多了,我還真覺得有點自卑,你還記得那時候么,有女同學給我遞紙條?;丶冶晃覌寢屩懒?。結果又是那句話,‘你長成這樣,學習又不努力,也有女孩喜歡??!’”
唉!當年被媽傷害地太深了。
就算自己成年后,還是背著那個標簽。
那種自卑感,跟一個認的年齡和成就沒有多大的關系。
著名導演姜文在接受采訪時,主持人問他,“你這么多年遇到最大的失敗是什么?”
姜文說很多啊,比如我和母親這么多年的關系怎么都處不好。
做了很多努力也不行:“我不知道怎么能讓她看見我做的事情高興,她老有一種不高興的樣子”。
給母親買房子,但是她也沒有表現得多高興,她還不去住,她不喜歡。
當年考上中戲,給母親看通知單,也沒有表現得多高興,啪的扔在一邊,說“你那衣服還沒有洗呢,別給我聊這個。”
從事業的角度來說,姜文是成功的。
可在他的內心,談及與母親時,還是會有一種落寞。
他努力想讓母親快樂點,期待得到認可。
其實,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可。
哪怕成年后,還是如此。
我一般不喜歡在家里談工作。
可有時回到老家,還總是有意無意在母親面前說一些自己的事。
比如我的文章被大社采用啦!
我的第一本書出版啦!
總希望得到母親的肯定。
她每次微微一笑。
雖然如此,對我而言也是一種難得的認可。
02
做了爸爸之后,我的感受更深了。
小小魚在一兩歲的時候就常常把自己制作的一些小玩意拿來給我看。
大眼睛撲閃撲閃地,小小的頭仰得老高,焦急地等待我的回應和評價。
“這條小魚捏的真像,你的小恐龍畫的真不錯!”
哪怕只有一點兒神似,可得到了我的肯定后,他的興趣更大了。
一路下來,他不斷地創造,而我不斷地陪著他,給他回應和鼓勵。
看著他的畫畫的越來越好,聽著他自己編的故事越來越精彩。
有時,我因為手頭的一些時間局促或者心情不好。
面對他反復地追問或者糾纏,也會不耐煩。
甚至也會惡語相向,“這都什么??!重新弄!”
“自己去想,這么明白也要問?”
然后就剩下他在那傷心難過了。
在電影《帕丁熊2》里,當監獄里兇悍的廚師鐵拳說出那句:“爸爸總說我一無是處。”
刺疼了很多人的心。
因為很多看似強大又兇悍的人,卻藏著一顆受傷的心。
很多傷痛,會隨著時間的蔓延而修復。
可有的傷痛,卻一直會留在自己的身上。
特別是在小時候經常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他們總希望找到其他的方式來獲得信心。
一生都會苦苦追尋他人的認同。
在帕丁熊里,當鐵拳用心做出的食物被送給犯人們時,他因為擔心大家不喜歡吃而緊緊地蒙住了眼睛,因為它害怕被否認。
可是當他發現大家都很喜歡吃時,興奮地跳了起來,得到大家的肯定,比什么都開心。
當你否定一個人時,他會自己建立一個心理保護區來保護自己,而對你進行抗拒或者排斥,把自己封閉起來。
這也是為什么有的父母說孩子不聽管教,越罵越不聽話。
其實是你自己的否定把他推開了。
而肯定一個人的話,會給他信心。
假如你有上臺表演的經歷,肯定會感受到這一點。
下方觀眾肯定的眼神或者點頭,會給你自信地力量,更好地去展示自己。
03
知乎上有一位網友講述了一個自己的故事:
從我小時候開始,父母就沒有給過我多少肯定。
尤其我的媽媽,每次罵我總是會罵些很難聽的話,類似什么“人頭豬腦,廢物,看到你就很討厭”等等。
我對她罵我的這些話一直印象深刻,我已然不記得我曾因為她罵我的這些話而心痛落淚了多久。
我很多次我想去干點什么事,我的父母,乃至我的家里人,都在不斷地否定我,覺得我不可能把事辦好。
感覺他們一直在給我灌輸這么個概念:你只不過是個干不成任何事,只會添麻煩的小傻子罷了。
久而久之,我自己好像也就相信了這個“事實”,覺得自己的確是無能,辦不成事。我也就接受了他們所給我安排的這么一個角色,在外人面前也會不知不覺地表現得很傻,然后別人也會對你有一種“笨”的評價。......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是“原生自卑”,主要產生在孩童時期。
而導致這種自卑感的主要原因就是家庭教育的不當。
最典型的的幾個特征是讓孩子感到無助,感到自己弱小,感到自己的不如同齡人。
如果父母一直強調孩子的缺點,把孩子的錯誤常常掛在嘴邊。
時間久了,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真的是這樣。
最后孩子真的長成了你討厭的樣子。
于你而言,這不是預言家的成就,而是一種悲哀。
04
請記得,不管什么時候,都不要否定孩子。
哪怕他真的做的不好。
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認為,“每個孩子的發展和學習都應該發生在“最近發展區”,這個區域指的是,孩子目前無法自己獨立做到,但是在其他人的幫助下,指導下,能夠做得到的發展范圍。”
所以父母的鼓勵能幫孩子取得突破。
假如連父母都放棄了希望,那對孩子而言,打擊是巨大的。
請一定要相信相信的力量。
記得小時候,我也曾抱怨生活太苦了。
“為什么別人不要做事,天天可以玩。”
“為什么我們家窮,別人家有錢!”
但我要感謝奶奶。
她從來沒有抱怨這生活的不如意,也從沒否定我。
看到我拿回來的獎狀上寫第5名或者沒有拿獎狀回家,她也很高興。
親戚來家里,就說我讀書厲害,次次拿獎狀。
我聽到后,心里很開心,認真地把獎狀貼在墻上。
高考的時候,第一年落榜了。
她跟我說,“沒考好,再來一次,沒關系。”
可當時很多親戚勸阻,說復讀是愚蠢的,又不會分配工作。
但最后還是四處借錢,復讀了,也讀完了大學。
“感謝你,從來沒有否定我,感謝你為我盡力了”。
我曾在內心無數次跟奶奶說。
她從來沒有對苦難低頭,而是用自己的肩膀,一邊挑著生活,一邊挑著希望。
而且還一直相信我,會變得很優秀的。
要知道,父母給孩子的那份信任彌足珍貴。
能把童年里那些自卑的影子擊退,讓孩子溫暖地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