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oue4o"><object id="oue4o"></object></li>
  • <noscript id="oue4o"></noscript>
  • <dd id="oue4o"></dd>
  • <dd id="oue4o"><sup id="oue4o"></sup></dd>
    鄭州領先心理咨詢
    預約電話: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金水路英協路交叉口東南角盛潤國際廣場東座2002室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我的位置: 首頁 > 心理障礙 > 焦慮 >
    焦慮

    你是無比焦慮的父母嗎?

    更新于 2016-05-23 ? | 瀏覽次數 0

    我們這一代做父母的,個個都無比焦慮。

    孩子該上幼兒園的,找不到幼兒園。“幼升小”“小升初”的規則變來變去,越變越怪異。“中考”之后,孩子開始準備高考,家長也要陪著提心吊膽。 

    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學,中國的大學又怎么樣呢?北大、清華、復旦,這算是中國最好的大學了吧。要問這些學校究竟怎么樣?這么說吧,他們的樓都蓋得很壯。 

    我這篇文章不是要批判中國的教育制度。我是要寫給和我一樣的父母們。為什么我們會這么焦慮呢?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們相信了很多流行的謬誤,自己把自己搞得太緊張、太累。 

    流行的觀點認為,好孩子是教育出來的。如果你的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孩子,那肯定是你們當父母的過錯。 

    從另一個角度去領會,只要你用心去教,你的孩子一定能成為你想讓他或她成為的那個樣子。想讓孩子上哈佛?趕緊買本《哈佛女孩》。想讓孩子成科學家?趕緊把他們送到奧數班???,快,要不就來不及了,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 

    一個人的成長是由什么決定的?簡單地講,一是先天的遺傳,二是后天的環境,缺一不可。 

    流行的觀點似乎認為,后天的環境是唯一重要的。這一觀點的隱含假設是,孩子出生之后,就是一張白紙,“好畫最美的圖畫”。 

    而心理學家在過去數十年的大量研究表明,人與人智力或性格上的差異,至少有一半左右,是由基因決定的。 

    基因的力量是如此強大,以至于生物學家道金斯曾經寫過一本極有爭議的書《自私的基因》。他告訴我們,我們的很多行為并非出于自己的意愿,而是在服從基因的指令?;蚴侵魅?,我們是仆人。

    不過,不是還有50%的環境因素嗎?至少有一半的機會,我們能夠把握孩子的命運。有大量的“科學研究”表明,好家長造就好孩子。

    且慢,第一,這些研究確實發現了家長行為和孩子表現之間的相關性,但相關性不等于因果性。即便是有因果性,會不會反而是好孩子造就好家長呢?嘴甜的孩子自然得到父母的更多疼愛,不聽話的孩子自然會讓家長更煩躁著急。孩子的性格不同,家長的反應各異。誰是因,誰是果?

    第二,環境確實很重要,但在一定年齡之后最重要的不再是家庭環境。心理學家哈里斯寫過一本書《養成假說》。她指出,在決定孩子性格的外部環境中,同齡人的社會環境比父母提供的家庭環境重要得多。 

    孩子們知道,聽家長的話是沒有用的,他們早晚要出來混,混得好不好,不在于家長滿意不滿意,而在于同齡人接受不接受。一到自己的世界中,孩子們就會自動地找到自己的角色:有人是領導者,有人是追隨者,有人是社交明星,有人是宅男宅女。

    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孩子們仿佛是預裝了兩套操作系統,他們會自動地在兩套操作系統之間切換。家長管得嚴,在家自然聽父母的話,但一到了學校,那言行舉止就得遵守孩子間的社會規范了。那是孩子們自己的世界。作為家長,你再上心,再有能耐,也鉆不進去。

    哈里斯談到,如果把如今流行的育兒理論放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下,就能看出它們有多么荒誕。

    在傳統社會中,家長對孩子的最大職責是把他們養大,吃飽穿暖,但怎么教育他們,那不是父母的責任。 

    非洲部落有一句諺語:“培養孩子需要一個村莊。”

    孩子們和孩子們玩耍,孩子們到別人家串門,這些社交的經驗,對他們的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賈杰德·戴蒙德在他的新書《昨日的世界》中也談到,現代社會在哪些地方需要向傳統社會學習。如果說在公共衛生、防范傳染病等方面現代社會要更加先進,那么在教育孩子方面,現代社會可能比傳統社會還要更加蒙昧。

    是,我們成了最焦慮的父母。教育孩子本來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情,如今則變成了一種沉重的負擔。父母幾乎要把除了工作之外的所有時間都花在孩子身上,付出了無數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結果,卻看不到一點成就。

    那我們該怎么辦?難道我們應該對孩子撒手不管嗎?

    當然不是。孩子是你家庭中的一員,他們理當得到你的愛。但是,你愛你的丈夫或妻子的時候,你愛你的父母的時候,可曾想過要“教育”他們,“改造”他們?如果不能“教育”他們,“改造”他們,難道你就會不再愛他們?內心深處,你難道真的想按照自己的一廂情愿,而非孩子的本來性情,來“改造”自己的孩子?如果是這樣,那么我們都去支持“基因工程”,以后就像訂午餐一樣,預訂出自己心目中的“完美孩子”,豈非最好? 

    孩子是上寄宿學校還是走讀學校,母親是專門在家帶孩子還是出去工作,孩子是一歲的時候學會說話還是一歲十個月學會說話,到上小學之前會背乘法口訣表還是不會背乘法口訣表,孩子考試考了一回第一,或是考試考了一次不及格,這一切的一切,都不重要。

    焦慮的父母只能讓孩子感到更加緊張。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你的生活也需要時間。

    試試看,能不能把你一顆焦慮的心輕輕地放下,去體會那種只用眼光欣賞,不去動手改造,只提供鼓勵和支持,不強加壓迫和重負的父母之愛。你沒有必要費心跟別人證明自己是一個好的父母,沒有人比你更知道,你是愛他們的。血脈中無聲地靜靜流淌的就是你對他們的愛,即使別人看不到,即使孩子沒感覺。 

    孩子是在父母家里暫住的客人,總有一天,他們會離開我們。趁著他們還在,讓我們珍惜在一起的時光。


    上一篇:豁達不必求?? 下一篇:"別人“就是你自己
    分享到:
    版權所有:河南領先心理咨詢有限公司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金水路英協路交叉口東南角盛潤國際廣場東座2002室
    電話: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 網址:http://www.yourcandyshop.com/

    豫公網安備 41010502002847號

    豫ICP備16018227號-1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国产网站_鲁大师好看视频在线观看_天天日天天操心_免费无码又爽又黄又刺激网站_99久久免费精品色_电影AV是免费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