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療愈:不斷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才能徹底化解“情緒困擾”
更新于 2025-08-02 ? | 瀏覽次數 0
自我療愈:不斷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才能徹底化解"情緒困擾"
當你不再感覺到受傷害的時候,
你的情緒自然就消失了。
而要做到這一點,
最好并且唯一的方法就是:
不斷的自我探索和成長。
你是不是也常常這樣:別人的一句話或某個動作戳中了自己的痛點,于是你說出一些很傷人的話語,說完以后也不敢向對方承認自己的錯誤。
哪怕事后自己心里無數次地抱怨自己“又沒忍住”,卻還是在這樣的模式中間打轉。
對很多人來說,這就是日常生活中最無奈的事情:總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即使他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為傷害到了別人,也讓自己也受到了傷害——自己的內心會承受后悔與內疚的煎熬。
那么該怎樣來應對“情緒問題”呢?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情緒的三大特點。
第一,情緒來得非常迅速
情緒,其實是人對所發生事情的一種突發反應,它會自動產生,而且啟動的快速很快。往往在我們的意識還沒有啟動的時候,情緒已經發生了。
這是因為,情緒走的是大腦中的“高速線路”,比理性思維更快,這樣的好處就是:讓我們對周圍的環境保持快速的反應。
比如,當我們遇到危險的時候,我們的大腦還沒有意識到發生了什么事,但是我們的情緒已經瞬間做出反應,并使我們及時遠離危險的境地。
但是情緒來得非??斓奶攸c也會給我們帶來很多困擾。
當我們有情緒的時候,最開始的瞬間大腦往往是空白的,理智處于空白期,這個時候我們整個人完全被情緒、腦所掌控了。這也會導致過于強烈的情緒,就好比脫韁的野馬,一般不太容易受控制。
第二,情緒利弊分析,而不分析對錯
情緒不同于理性和理智,理性考慮的是外在事情的客觀邏輯,而情緒更多是指向自我——我高不高興、我愿不愿意、我有沒有價值。
情緒關注的是我們自身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自身的價值感是否得到了認可,他不太關注理性和外在的邏輯。
比如有人批評了我們,也許你知道他批評的很對、很有道理,可是我們依然會有一份不高興的情緒。
并不會因為我們懂道理了、理解了這個道理,我們就一定不會產生情緒;理性雖然知道自己被批評是有原因的,但是在情緒上我們會認為自己的價值感被削弱了,因此會感覺不舒服。
所以如果說理性關注的是對與錯;那么情緒關注的就是利弊——對我們自身是有利還是有弊。
所以女人生氣的時候,男人講再多的道理都是沒用的,倒不如買一束鮮花來得有效果。因為情緒不同于理性認知,它是利弊的分析,而不是對錯的分析。
第三,情緒本身是一種能量
洛伊馬提納博士在《學會情緒平衡的方法》這本書中間說道:
“連接身體與心靈的自然愈合能力,
最強而有力的途徑,其實就是情緒?!?/span>
一些消極情緒可以使人完全失去行動能力,或者產生破壞性行為;而積極的情緒可以使我們的行動敏捷,充滿活力和建設性。
如果因想要避免消極情緒,而試圖去消滅所有的情緒,那就無異于因噎廢食。只靠思維和理性來生活,我們就會像失去雙腳的人一般寸步難行、麻木不仁,缺乏生動的生命展現。
從這個角度來講,豐富的情緒不是一件壞事。我們需要好的情緒,我們也需要那些所謂的不好的情緒。情緒顯示出我們的生活是真實而靈動的,也意味著一個人的生動有趣。
只不過,情緒本身不是我們原本想象的那樣,可以像水龍頭的水一樣想關就關,想開就開的。客觀來講,情緒很難被控制,無論對誰都是如此。
進一步說,即使我們做到了“喜怒不動于色”也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因為這種行為很可能是以我們自身的活力、生命力和能量為代價的,時間久了,這些人往往很容易陷入抑郁的危險境地。
-02- 導致情緒失控的原因
常常有人問:
為什么我總是比別人情緒多呢?
為什么我總是情緒失控呢?
是因為我自己的性格天生就這樣嗎?
究竟,有哪些因素會導致某一些人常常情緒失控呢?
第一個原因:人格特質
心理學家在研究人格這個問題的時候,經常會參考幾個維度的特質。比如說“神經質”,這是先天的部分,它體現的是一個人天生的情緒的穩定和不穩定程度)。
當我們用神經質這個維度來觀察不同的人的時候,就會發現:有的人在情緒上天生就偏穩定;而有的人先天就比較敏感和不穩定,容易產生波動。
所以當我們覺得自己總是愛發脾氣、情緒不穩的時候,首先你要了解一下自己的性格特點——如果本身就是情緒不穩定的性格,還要求自己做到一點脾氣都沒有,那恐怕就有點不切實際了。
第二個原因:心理創傷
人生中特定的經歷也會造成很多心理創傷,進而引發情緒。
有的時候,大多數人看來很普通、很小的一件事情,卻能讓我們莫名其妙的大動肝火。
如果我們在同一類事情上經常出現情緒失控的情況,那就需要思考一下:是不是在自己成長的經歷中、在跟父母朋友相處的時候,有沒有發生過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和不好的體驗。
一般來講,過多的情緒反應都和特定的經歷有關。這就好比是我們有某種“心理按鈕”——由于當時沒有及時化解,導致情緒積累下來形成心結,以至于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類似的情況,我們的心結被觸發了,情緒就會失控。
如果我們會因為對方無意中的一句話、一個表情或者一個行為就暴跳如雷,那么很可能是因為他按到了我們的心理按鈕,勾起了我們童年和成長中的一些痛苦的經歷和情緒。
那么,我們該怎么應對已有的心理創傷呢?
首先,我們需要及時提醒自己:我們的負面情緒和痛苦的根本原因不是眼前的這個人,他是無意中按到這個“心理按鈕”。
接下來,需要去處理你內在的“心理按鈕”,這些按鈕和創傷不完全是儲存在在你的大腦和心,它們遍布我們身體的各個部位——我們的身體細胞中儲存了非常多的負面情緒。這些部分的負面能量需要通過專業催眠師或療愈師的“清理”才能得到有效化解。
-03- 應對情緒問題的基本原則
第一,我們面對情緒的最基本態度是:允許負面情緒的存在
任何情緒,包括喜怒哀樂都是我們的一部分,也是我們感知和體驗生活的重要途徑。唯有坦然的面對,才能正常、合理的去處理。
你要允許情緒的起伏波動,即使我們喜歡正面的情緒,可是也要允許負面情緒的存在——他們不是洪水猛獸,他們其實是我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第二,我們要學會去疏導自己的負面情緒
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或者委屈,不要埋在心里,要向知心的朋友或者親人訴說,甚至大哭。
此外,還可以通過寫日記、大聲吼叫、跳舞、運動、冥想或靜心的方式,將情緒進行釋放。到大自然之中走一走是非常值得推薦的,自然的奇山秀水能夠凈化人的心靈和能量,會讓你感覺心情開闊。
第三,負面情緒其實是幫助我們更深地了解自我
情緒指向的是自我,反映的是我們內心真實的需求和需要。
如果你的情緒常常失控或者爆發,那說明我們有某些心理需求被過度的壓抑或者忽略了。
若我們能夠通過情緒這個窗口,更加深入地探索自己的內心,不斷地和自己心里的陰影和解,那么負面情緒就會成為促進我們成長和成熟的能量。
因此,怎樣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容易失控呢?
答案就是:當你不再感覺到受傷害的時候,你的情緒自然就消失了。而要做到這一點,最好并且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斷的自我探索和成長。
本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旨在分享,如涉著作權事宜請聯系小編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