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oue4o"><object id="oue4o"></object></li>
  • <noscript id="oue4o"></noscript>
  • <dd id="oue4o"></dd>
  • <dd id="oue4o"><sup id="oue4o"></sup></dd>
    鄭州領先心理咨詢
    預約電話: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金水路英協路交叉口東南角盛潤國際廣場東座2002室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我的位置: 首頁 > 青少年問題 > 父母必讀 >
    父母必讀

    我們真的出于愛,但也會給孩子帶來傷害......

    更新于 2020-05-09 ? | 瀏覽次數 0


    1.
    我和你爸不喝,豆漿都留給你
    一天早上,朋友的媽媽打了一壺豆漿。做好后,朋友自然地倒了三杯,意思是爸、媽、自己各一杯。旁邊的媽媽看到了,馬上說:你別給我們倒啊,我跟你爸都不喝,就是給你自己打的。
    朋友啥也沒想,自然問:???為啥???你倆不愛喝?
    媽媽說:我倆不是不愛喝,是省給你喝。
    朋友跟我說,聽到這話,當時她感覺五雷轟頂一樣,僵在原地,不知道作何反應。
    沉重、壓抑、無奈、震驚。
    一杯豆漿而已。
    有一次,她買了很多水果,橘子、香蕉、橙子,她想的是一家人一起吃,結果一星期過后,她打開冰箱,發現很多水果放在那里,爛了。
    她一臉茫然,問媽媽:你跟我爸怎么不吃???都放壞了。
    媽媽說:都給你留著呢。
    她最后無可奈何地跟我說:是不是我應該感激我媽?或者,我應該很感動?感覺自己沐浴在母親無私的愛河里才對,不是嗎?但是,為什么我只有憤怒。
    2.
     “我,就是用來襯托媽媽的無私的”
    “我不吃,我都留給你。”這聽起來似乎“應該”是讓人感動的??墒?,為什么聽到這些話的當事人,沒有感動,有的,只有“憤怒”“無奈”“壓抑”和“沉重”。
    如果放下“應該”這把“超我”的尺子,其實不難理解這其中的蹊蹺。
    原因有二:
    其一、孩子被迫用來成全父母“無私”。
    為了彰顯一個人的無私,相比之下,其他人都顯得面目可憎,成了“自私的惡人”。這個自私的惡人,就是孩子。
    這似乎就有一個意向:在家里,只有媽媽是站著的,其他人都倒下了。媽媽就像那個舉著火炬的女神,偉大而莊嚴,一往而無前。
    其二、從施受虐的角度來說,媽媽從受虐中獲得巨大的犧牲感,從而,那些自我價值感低的媽媽們,自己的價值一次次得到升華。而這個時候,孩子,被迫推到了一個施虐者的位置上,不管你愿不愿意。
    3.
    你的悲情,有什么目的?
    這帶來很多問題。
    比如,給孩子帶來沉重感和憤怒。
    “一杯豆漿而已。”
    這是怎樣的沉重感?我們真的到了一杯豆漿都需要讓來讓去的地步了嗎?如果沒有,那為什么要制造這樣的沉重感?你是想讓孩子喝,還是不想讓孩子喝呢?
    當自己一個人生活的時候,可以開心的享用米其林大餐;當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候,卻要含著淚喝下一杯豆漿。
    當她看到冰箱里一堆爛掉的水果,不僅是因為“父母一口不吃省給她的”,而且,她顯然要為這些東西的爛掉從道德層面買單。這個時候,真的很難讓人浮現出什么“感動”之類的感覺,除了無奈,也只有憤怒
    我們真的不喜歡這種感覺。
    4.你不需要給孩子“無私的愛”
    事實上,我們任何人都很可能做不到真的給孩子完全“無私”的愛。這不是你的錯。
    即便我們真的認為,我們的愛是完全無條件的,而事實上,受制于我們每個人自身的局限,我們的很多“愛”,也會給孩子帶來傷害。
    我的一個大學同學,我想,她真的非常愛自己的孩子??墒撬幸粋€特點:總是不能徹底地完全地滿足孩子。她給孩子買了很多,但是卻會把玩具藏起來,她很可能在讓孩子體驗自己小時候被父母“延遲滿足”的感覺。
    她潛意識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也親自感受到自己當初的感受。在心理分析看來,這種做法也的確出自于“愛”:因為我愛孩子,我才會下意識地讓孩子去感受我當初的感受,包括好的感受和壞的感受。
    即便我們真的認為自己出于愛,我們的行為也許正在潛意識的引導下給孩子帶來傷害。
    所以,幾乎我們任何人都可以承認:我們對孩子的“愛”,一定是有好有壞的。
    親愛的,喘口氣,你不需要給孩子無私的愛。
    5.媽媽,請你自私一些,給我,也給你自己一點空間
    我們的愛不是完全無私。承認這些,反而會讓我們生活得更靈活和坦蕩。
    孩子們也終于可以喘口氣。
    原因有三個。
    第一,敢于承認自己“自私”的父母,可以減少自己身上的“付出感”,父母自己的狀態也會更好。
    父母不沉重,孩子才能更靈活,更具有創造性。而一個沉重的父母,不太可能養育出一個生命力旺盛、活力四射、創造力爆棚的孩子。
    第二,承認“自私”,父母們完全可以適當而健康地表達自己的需求,這也給孩子表達自己的需求,做了一個示范。
    第三,當父母承認自己的局限,而不一味標榜自己如何“無私”,也有助于孩子表達攻擊性。完美的父母,是無懈可擊的;而一個承認自己局限的父母,就能夠鼓勵孩子坦誠地說出自己的不舒服,說出自己更愿意怎么被對待。
    這是一個復雜的過程。
    一方面,敢于承認自己局限的父母,本身內心就更“結實”,能面對外在的刺激。“結實”的父母,比“虛弱”的父母,更容易鼓勵孩子表達攻擊性,更愿意調整自己。而“虛弱”的父母,難以忍受被攻擊,會用過激的言語和行為,讓孩子產生攻擊之后的“內疚”感:我對你這么好,你怎么能這樣說;你太傷我的心了……“
    內疚”感,會讓孩子非常沉重,讓他們什么都不敢說。因為怕一說出來,就傷害了父母。
    請父母們“自私”一些吧,這樣,你的孩子才敢“自私”一些。

     
    『文章來源網絡,如涉及版權請聯系刪除』
     


    上一篇:孩子的很多問題,都是在表達對父母的憤怒?? 下一篇:為什么越乖的孩子,長大后心理問題越多?
    分享到:
    版權所有:河南領先心理咨詢有限公司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金水路英協路交叉口東南角盛潤國際廣場東座2002室
    電話: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 網址:http://www.yourcandyshop.com/

    豫公網安備 41010502002847號

    豫ICP備16018227號-1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国产网站_鲁大师好看视频在线观看_天天日天天操心_免费无码又爽又黄又刺激网站_99久久免费精品色_电影AV是免费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