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越乖的孩子,長大后心理問題越多?
更新于 2020-05-14 ? | 瀏覽次數 0
河南領先心理咨詢專家陳玲先老師:孩子懂事和乖,意味著隱藏真正的自我。在很多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老師、甚至路人都會有意無意的用“乖”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好壞。在學校“孩子平時聽話嗎?”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夠聽自己的話,按照自己的意愿過一生。那些乖乖聽話,循規蹈矩的孩子總是會被家人、老師贊揚有加。而淘氣、叛逆、反抗的孩子總是會被處罰、批評。為了得到大人們的喜愛和表揚,為了少受到處罰和責罵,孩子們漸漸學會了將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到了一邊,努力做出那個“乖”的模樣讓自己討人喜歡??墒钦嬲母惺芎颓榫w,可以一直壓抑嗎?
很多小時候很乖的孩子,長大了心理問題較多,原因就是,他們以滿足他人意愿、獲得他人首肯為生活主導,失去表達自我的聲音,忽略自己的真實需求,內心壓抑十分痛苦。為了博得看護人的喜愛,情愿壓抑自己真實的天性,這種偽裝起來的“乖”孩子,有什么用呢?
為什么小時候“乖”的孩子可能學業出色,然而在人生取得更大成就的卻是那些小時候調皮搗蛋的孩子?因為,越“乖”的孩子依附性越強,自主性越差。“乖”孩子身上有家長太多的控制感。父母期望我們走在一條可以復制黏貼的道路,過著一個大家都認同的理想生活,這就是“乖孩子”。越乖的孩子,隨著他漸漸長大,他就會從一個不提問的“乖”學生、成為一個唯唯諾諾的“乖”員工、感情上讓婆婆包辦的“媽寶男”、生活上不能完全自主的爛好人。從這個角度講,取得很高成就的人,都不“乖”。
河南領先心理專家溫馨提醒:越“乖”的孩子,越容易落后于時代。在這個急速變化的時代,“乖”真不是個褒義詞。最本質的一點:這個時代更新太快,很多事情是前輩要不斷向后輩學習,而不僅僅只是單純的聽父輩的經驗。培養孩子的目標有千千萬,最壞的可能就是那個“乖”小孩!如果你自己就是乖小孩,學習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是重要的,去找回自己的聲音吧!
由河南領先心理咨詢整理,部分文字來源于網絡,如涉及版權請及時聯系刪除